落地生根
編輯落地生命根,俗稱大教堂鐘聲、空中植物、生命植物、奇跡葉、歌德植物,是一種原產于馬達加斯加的多肉植物。 它是一種受歡迎的室內植物,已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歸化。 該物種的獨特之處在于其葉狀體邊緣形成的大量微型植物,這是它與 Bryophyllum 的其他一些成員(現在包括在 Kalanchoe 中)的共同特征。
它是一種多汁的多年生植物,高約 1 米(39 英寸),具有肉質圓柱形莖和淡紅色調的幼苗,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可以在花中找到。 特定的加詞 pinnata 是拉丁形容詞 pinnatus 的陰性形式,意思是有翅膀的,羽狀的。
描述
編輯該物種的葉子厚,肉質,橢圓形,彎曲,邊緣有圓齒或鋸齒狀,通常帶紅色。 莖基部單葉,頂部復羽狀復葉,長 10-30 厘米(4-12 英寸),有三到五對肉質肢裂片。
葉子因其產生珠芽的能力而引人注目。 在它們的邊緣,在牙齒之間,出現不定芽,產生根、莖和葉。 當小植物落到地上時,它們會生根并長成更大的植物。 這是 Bryophyllum 部分中相當普遍的特征。 果實是蓇葖果(10-15 毫米),存在于宿存的花萼和花冠中。
頂生花序是圓錐花序,有許多下垂的橙紅色花朵。 花萼由一根長管組成,基部為紅色,脈中帶黃綠色(或帶紅棕色斑點的綠色),末端有四個非常小的三角形裂片。 管狀花冠有一個明顯的收縮,將卵形部分的亞球形部分分開,由四個長度達到 5 厘米(2.0 英寸)的裂片終止。 它呈淡黃色,帶有紅紫色條紋。 八個雄蕊,每個長約 4 厘米(1.6 英寸),呈兩個輪狀,焊接在花冠上。 子房有四個心皮,在中心稍微融合在一起,花柱細長。
分布
編輯落地生根原產于馬達加斯加。 并已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歸化,棲息在從海平面到 2,600 米(8,500 英尺)的溫暖和溫帶氣候,占據熱帶常綠和干燥落葉林以及山地森林的巖石上。 它分布于亞洲部分地區、澳大利亞、新西蘭、西印度群島、百慕大、菲律賓、馬卡羅尼西亞、馬斯克林群島、巴西、蘇里南、加拉帕戈斯群島、美拉尼西亞、波利尼西亞和夏威夷。其中許多地區,例如夏威夷 ,它被視為入侵物種。這種植物廣泛歸化的大部分原因可以追溯到它作為園林植物的流行。
分類和命名
編輯作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業余博物學家,他非常喜歡這種植物,并喜歡將幼苗作為禮物送給到訪他家的朋友。 他還在一篇題為德語的文章中詳細討論了他的空氣植物:Geschichte meiner botanischen Studien(我的植物學研究史)。
落地生根植物由 Pierre Sonnerat 在法蘭西島(毛里求斯)收獲,并告知拉馬克,拉馬克于 1786 年將其描述為 Cotyledon pinnata。 隨后,巴黎博物學家 Christiaan Hendrik Persoon 將其重新歸類為 Kalanchoe(稱其為 Calanchoe pinnata 1805-1807,具有正字法變體)。 與此同時,在倫敦,植物學家理查德·安東尼·索爾茲伯里 (Richard Anthony Salisbury) 從從孟加拉收到的標本中描述了同一植物,名稱為 Bryophyllum calycinum,并同時創建了新的 Bryophyllum 屬。
它在其本土馬達加斯加有幾個當地名稱:falatanantsifaona、malainana、rendadiaka、sodifafana 和 tsilafafa。 在菲律賓,它被稱為 katakataka 或 kataka-taka,這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驚人的”或“非凡的”。
培養
編輯在溫帶地區,落地生根被種植為室內觀賞植物。 像大多數多肉植物一樣,它無法在嚴寒中存活,并且在溫度低于 10°C(50°F)的環境中無法茁壯成長。 它有利于排水良好的土壤,否則根部容易腐爛。 在熱帶地區,K. pinnata 生長在室外的花園里,它可能會從那里逃脫并歸化——通常作為一種入侵性雜草。
毒性與傳統醫學
編輯與景天科的其他物種(包括 Tylecodon、Cotyledon 和 Adromischus 的某些成員)一樣,落地生根已被發現含有蟾蜍二烯內酯強心苷。這些會導致心臟中毒,特別是在放牧動物中。
Bryophyllum pinnatum 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被記錄為用作高血壓的傳統治療方法。
在傳統醫學中,葉子的汁液也被用于治療腎結石,雖然正在進行研究并有一些科學證據表明這種用途,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7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