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人民醫院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醫院簡介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深圳第二人民醫院坐落于風景秀麗的筆架山下,地處繁華的福田中心區。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醫院和深圳市急救中心依托,資源共享。是深圳市兩家甲等綜合性醫院之一,是南方醫科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前身是00049部隊醫院,建于1982年,于1983年9月更名為基建工程兵職工醫院。1984年12月,經深圳市編委批準轉為地方醫院,1995年1月改名為“深圳市華強醫院”。1987年10月,經深圳市批準,與原深圳市紅會醫院門診部合并更名為“深圳市紅十字會醫院”,2001年7月再次更名為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醫院現有職員2000多人,其高職稱103人,副高職稱390人,博士后10名,博士64名,碩士172名。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核磁共振成像儀、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螺旋CT、彩色超聲、電子內鏡、超聲內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一大批高新技術設備。現床位1008張,設:30個病區、55個專業科室。

      目前,醫院已有省市重點專科9個,是深圳市擁有最多重點專科的醫療單位。其中市級重點專科8個,占市53個中的15.09%,外科整體優勢尤其明顯,占了5個。血液科為廣東省特色專科,醫結合老年病科為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建設單位,血液科、神經外科、燒傷整形科、肝膽外科、脊柱外科、內分泌科、創傷骨科、超聲科、醫結合老年病科等為深圳市重點專科。創傷外科、消化內鏡、甲狀腺腺專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復醫學科、醫結合科、體檢中心等都是醫院的特色專科。目前,醫院已形成以急救醫學為龍頭,重點專科為特色,內、外、婦、兒全面發展、醫教研協調并進的新格局。

      近年來,醫院的科教研也取得佳績。2003年獲深圳市科技進步一等1項;2004年獲深圳市科技進步三等2項;2005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1項;2004年和2005年獲得國家“863”(國家高新技術發展研究計劃項目)各一項。深圳市科技進步二等1項;深圳市科技進步三等1項。

    在這三年的時間中,醫院有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醫院擁有博士后培養,有博士后合作導師3人,博士導師8名,碩士導師37名,承擔南方醫科大學等國內著名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工作。17年來,累計培養博士后、博士、碩士及大中專學生數千名。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內鏡技術因其創傷小、恢復快,現已成為外科手術的首選治療方式。為了更好的為深圳市民服務,增強深圳市的整體醫療水平,填補深圳內鏡缺失的空白,醫院2006年骨科及肝膽外科成功通過了“骨關節內鏡”和“腹腔鏡內鏡”的初評,這兩個是深圳市僅有兩個通過中國內鏡初評的的建設科室。

      作為南方醫科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醫院依托南方醫科大學強大的科教研實力,在醫學人才培養、學科建設、醫療和科技發展、教學管理、師資培訓、醫療技術、科學研究和對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醫院全體職員在院領導的帶領下,以飽滿的面貌、優質的醫療質量、的醫德醫力爭把醫院建設成為廣大市民信賴的醫院、放心的醫院、首選的醫院,成為人民群眾滿意的健康家園

       先進設備

      核磁共振成像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

      螺旋CT

      彩色超聲

    電子內鏡

      超聲內鏡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醫院規劃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秉承“敬業、愛院、團結、奉獻“的辦院原則,建院二十余年來一直致力于廣大深圳市民的身體健康。在市和衛生局領導的關心和扶持下發展成為深圳市擁有重點科室最多的甲等醫院。日前,許衡市長來醫院調研時指出“第二人民醫院技術力量、綜合醫療水平、社會聲譽都比較高,新建項目將進一步提升醫院實力、更加方便人民群眾就醫。為了把醫院建設成為深圳市民滿意的醫院,醫院著手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一、全力推進醫院內科綜合大樓建設項目的進展。

      為了改善患者的就醫條件,醫院正全力推進內科綜合大樓籌建的各項工作,該建筑規劃設計功能分區合理為本,綠化景觀為中心,人、車、物流分道, 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內科綜合大樓設有地下停車場、保障系統、食堂等場所。地面部分主要作業務用房,一層為急診部和門診用房,二到四層純為門診用房。五至十層做醫技科室、保障系統、大型設備用房,十一到十五層為住院部,十六到十九層為科研、教學、預防保健、生活用房。新大樓建成后將有效緩解醫院看病難的問題,就醫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目前新大樓的初評工作已經完成,有望于2007年動工,工期一年。總建筑面積六萬多平方米。工程完工后醫院床位將增加到1300張,停車難、看病難的情況基本得到解決,門診就診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二、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

    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實現信息xxx限度應用,打造一個全新的數字化醫院,建立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統和臨床信息系統。用最新的最先進的IT技術對醫院的信息資源(人、財、物、醫療)進行全面的數字化,全面的優化和整合醫院內部的資源以及醫院外部全社會的信息資源,運用所有的信息資源為患者提供先進的,便捷的,人性化的醫療服務;同時建立醫院科研教學的信息平臺和數據倉庫。以提高醫院服務水平、技術水平及管理水平,降低醫院的整體經營成本,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建設醫院的數字文化

      三、建設深圳市xxx國營醫結合醫院

      為滿足廣大深圳市民對中醫的需求,醫院正在積極籌建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結合醫院,醫結合醫院院址設在醫院一門診,醫院設病床99張,主要科室有中醫科、醫結合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針灸推拿科、庤瘺科、急診科等。目前初評已經通過預計將于2007年掛牌。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結合醫院成立后將是深圳市xxx家國營的醫結合醫院,為深圳市民提供更多的就醫選擇。

      四、大力發展社康中心事業

    隨著醫院模式的轉變、醫院服務功能的擴大,使得醫院與社區的結合更為緊密,為了支持有病先到口的社康中心治療,“小病進社區、大病才進醫院”。這種國家醫療推行的社區首診制和雙向轉診制在深圳的試點工作。在市和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醫院先后成立了梅林、筆架山、富士康、富士康寶源、荔新福五個社康中心。梅林社康中心即原北社康中心,在北服務期間,獲得一致好評。因北存在三家社康中心,服務已經飽和,而醫院因規模較大,在市民中聲望較高,業務開展相對容易,應衛生局要求,整體搬遷到梅林一村。現搬遷已完成,正式開始運營。

      為最低限度的降低居民不必要的醫藥費負擔,社康中心將采取藥品拆分零售方式。社區居民來看病,醫生將按天開藥,可以把一盒藥剪開,按顆數拿藥。如果病情反復,病人可以再到社康中心拿藥。

      社康中心工作的全面開展,是醫院響應市、衛生局號召解決深圳市民看病難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所有的工作都已上了軌道,富士康社康中心因業務量不斷擴大,現已著手擴建,目前設計階段已初步完成,預計2~3個月后可投入使用。

      為了更好的為深圳市民服務,醫院將利用院內閉錄電視系統、健教欄、健教小、醫院網站等平臺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積極開展各式社會公益性的健康咨詢或義診活動。

    醫院將以開展創建醫德醫風示范醫院活動為東風,有步驟地開展“以人為本”的醫院文化、醫院、醫院形象教育活動。加強醫德醫風、職業、法規教育,增強醫務人員的職業意識、廉潔行醫意識和法紀觀念,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特色專科

      1. 血液科

    廣東省“科教興醫五個一工程”重點專科和深圳市重點醫學專科,與深圳市血液病研究所融為一體,成為深圳市血液病診斷、治療、科研及教學中心。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0余名,其中研究員、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含副研究員)7名、主治醫師7名、博士5名、碩士6名,3人擔任國內醫學學術期刊編委。學科帶頭人汪明春:留德醫學博士、研究員、現任中華醫學會廣東分會血液學會副主任委員、深圳血液學會主任委員、廣東省“科技興醫工程”學科帶頭人。現有專科床位25張,無菌層流骨髓移植病房2間,用于開展骨髓移植和白血病大劑量化療。以造血干細胞移植為主要發展方向,已開展各種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2001年成功開展了中國首例無關供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在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異常增生綜合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以及多種血液系統疑難雜癥的診斷、治療和研究方面均已達國內先進水平。應用血漿交換技術成功治療多例危重病人,受到社會好評。血液病研究所擁有流式細胞儀、血細胞分離機等一批先進的儀器設備,除開展各種血液病的常規診斷外,還開展了白血病的免疫學分型、染色體分析、腫瘤標志基因檢測、腫瘤藥敏試驗、腫瘤耐藥基因、地中海貧血的基因診斷和產前基因診斷等新技術,均達中國先進水平。

      ⒉神經外科

      深圳市重點醫學專科,由門診、病區、搶救監護室、診療室、實驗室組成,普通病床30張,其中重癥監護床(ICU)5張,配備了腦組織監測儀、立體定向儀、腦室鏡、顱內壓監護儀、呼吸機、監護儀等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該科有醫護人員29名,其中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5名、主治醫師3名、主管護師1名。學科帶頭人高永中: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教授,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神經外科年收治病人已達到600多人次,手術200多例,搶救危重病人100多人次。成功開展了立體定向顱內血腫引流術、經喋入垂體腺瘤切除術、斜坡腫瘤切除術、松果體區腫瘤切除術、中、大型腦AVM的手術切除(顯微外科)、巨大橋小腦角——巖骨尖腫瘤切除術、面神經保留(顯微外科)、腦血管病的血管內干預治療等高難度手術。

      ⒊燒傷整形科

    深圳市重點醫學專科,由整形美容門診、病區、組織庫和燒傷實驗室組成,普通病床38張,其中重癥隔離床(ICU)4張、特需病床6張、懸浮床1張,裝備有電損傷系統、氧耗測定儀、皮庫用低溫冰箱等先進儀器設備。科室現有醫護人員31人,其中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6人、主管護師1人。學科帶頭人朱志祥: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深圳醫學會美容整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該專科特色是:深燒傷早期修復診療技術為國內外所,他們用整形的技術指導燒傷的治療,xxx提高了存活病人的生命質量,用燒傷外科的基礎促進美容和整形的技術發展,使患者獲得更好的形象,由此在國內形成了燒傷治療、整形、美容系列化服務,充滿了現代科學的氣息。特別是深燒傷早期組織移植和再生工程,用生物學理論進行深燒傷的早期修復治療及理論探討,均獲得優異。目前燒傷整形科的年門診量已達到1000多人次,年收治病人近7000人次,病房住院病人的手術200余例,救治危重病人100多人次。已成為在中國較有影響的重點醫學專科。

      ⒋心內科

    醫院重點專科和先進科室,由CCU監護病房和普通病房組成,設CCU病床13張,普通病床17張,有醫護人員29名,其中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8人、主管護師1人。學科帶頭人趙統兵:心內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意大利留學。該科配置了床邊心電監護、中央監護、院外警報系統,心電檢查和心臟運動負荷檢查系列,左右心導管造影系列及數字減影等一批最先進的醫療救護設備。1992年4月心內科率先在深圳市為心臟病人安置了xxx臺單腔心臟起搏器之后,又相繼為心臟病人安置了市內xxx臺雙腔心臟起搏器和抗心動過速起搏器。目前,安置起搏器的病人總數在市數量xxx。近二年內開展介入心臟病治療350例次,使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二尖瓣球囊擴張術、先天性心臟病缺損堵閉術以及高血壓病等的治療,均已達到中國先進水平。

      ⒌骨一科

      是醫院最早成立的專科之一,現有醫護人員25名,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5人、主治醫師4人、主管護師1人;學科帶頭人農紹友:主任醫師、深圳市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該科開設普通病床38張,配備心電監護儀、C臂X光機、關節鏡等先進診療設備。主要開展四肢骨關節創傷、骨病、骨腫瘤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多年來成功救治了大量多發性創傷、骨折病人,尤其在人工關節置換、關節鏡微創手術、惡性骨腫瘤根治及功能重建等方面具有獨自的特點,并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本市率先開展人工椎體置換手術及腦癱高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超過五年的臨床隨訪結果表明,治療效果優良;對于四肢大面積皮膚軟組織缺損的修復、高齡高危患者髖部骨折的綜合性治療具有成功的經驗。

      ⒍骨二科(脊柱外科手外科

    深圳市重點專科和先進科室,該科普通病床36張,配備了心電監護儀、椎間盤鏡、微型手術系統等先進診療設備,現有醫護人員26名,其中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8人、主治醫師2人、主管護師1人、醫學博士3人、醫學碩士3人。學科帶頭人肖建德:醫院業務副院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廣東省骨科學會常委、深圳市骨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山醫科大學兼職教授、博士后。該科醫、教、研相結合,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各種脊柱畸形、脊髓損傷等疾病的治療,均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在已治療的1200多例患者中,總有效率達到98.6%。其中前頸椎間盤摘除植骨融合固定術、小開窗腰椎間盤摘除術、各種脊柱骨折脊髓損傷復位減壓固定術等均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手外科已收治各種手外科病人2000余例,成功完成多種高難度手術,如臂叢神經根性撕脫傷修復,各種帶血管游離皮瓣、肌皮瓣、復合組織瓣移植,骨缺損和骨壞死的顯微外科治療,拇指再造等。成功施行各種斷肢(指)再植手術300余例,其中旋轉撕脫離折再植、單手五指離斷再植,雙方拇指離折一次完成斷指再植和拇指再造等,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⒎創傷外科

    深圳市重點專科是醫院與急救中心根據急救醫療工作的需要而成立的專業科室,其主要任務是對多部位、多臟器創傷病人進行急救及后續治療。現有26名醫護人員,包括具有神經外科、胸外科、腹部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學科的專業人員。其中主任醫師一名、副主任醫師6名、主治醫師3名、主管護師1名。學科帶頭人柴中民:主任醫師,大外科副主任,廣東醫學院兼職教授。該科設有普通病床26張、危重病床4張,配備了多功能心電監護儀、西門子呼吸機、冰毯、心電監護除顫儀等先進醫療救護設備。創傷外科由于具有多學科的高級人才和先進設備,能夠及時救治創傷病人,特別是多部位、多臟器外傷的傷員能得到及時全面的檢查處理,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傷員,也能得到及時手術。2000年,該科收治了450余例病人,手術治療150余人。對多部位的外傷病人同時進行手術,如顱腦損傷合并腹部外傷、骨折等取得良好效果。

      ⒏肝膽外科

      深圳市重點專科,現有醫護31名,其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6名、主治醫師3名,醫學博士3名、碩士3名。學科帶頭人王成友: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山醫科大學臨床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該科形式設普通病床30張,配有纖維膽道鏡、電視腹腔鏡、激光刀等先進醫療設備。對肝臟腫瘤、肝硬化門脈高壓癥、梗阻性黃膽、胰腺炎、胰腺腫瘤、脾臟腫瘤、脾機能亢進的診斷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并在市率先開展了無血切肝術,復發性肝癌再切除肝門部膽管癌骨骼化根治性切除術,保留幽門的十二指腸切除術等高難度手術。對肝癌綜合治療,肝內膽管結石治療,門脈高壓癥上消化出血救治,急性重癥胰腺炎外科處理,肝膽胰脾外傷急救以及內鏡微創外科治療均具有較高水平。

       醫院領導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院長肖德明 博士,博士生導師, 教授/主任醫師 現任: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第七屆會員創傷學組、骨質疏松學組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骨科分會常委深圳醫學會骨科分會主任委員學術科研:主要研究方向為關節外科、創傷骨科、及骨科生物材料,在國內多種學術團體任職,《中國骨腫瘤骨病》副主編,《中華骨科》,《中華創傷骨科》編委等職位。多次赴美國歐洲韓國進行訪問和交流。曾負責和參與過多項相關課題的研究,取得市級以上科技多項,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出版專著6本,發表論文90余篇,目前帶有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唐銘堅 現任: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黨委 1976年-1991年在部隊服役1991年10月到1992年10月在深圳市衛生防疫所工作。1992年10月-2006年2月在深圳市人民醫院先后擔任人事科科長,紀委、工會、等職務。2006年2月至今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擔任黨委一職。 副院長廖曉東: 現任: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深圳市衛生經濟學會后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94年4月到1999年7月在駐港部隊醫院工作,199年8月到2006年2月在深圳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擔任副院長一職,2006年2月調入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擔任副院長一職。

    副院長王成友: 外科教授 主任醫師 博士導師 現任: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 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5年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教授,時任安徽醫科大學外科教研室主任、xxx附院臨床普外科副主任、黨支部;1997年,調深圳市紅會醫院(現第二人民醫院),任肝膽外科主任、學科帶頭人、中山大學碩士生導師;同年被授予深圳市杰出專家稱號;2001年度被評為深圳市十佳醫務工作者;2002年年受聘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外科學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博士后深圳工作站導師。2006年任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王成友教授臨床工作25年,經治病人數萬例,完成肝膽外科大手術達6000余例,主持4項肝臟切除術的新技術新業務,其中無血切肝術治療肝臟惡性腫瘤被評為“國內xxx”的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因此受到鳳凰衛視臺的名家專訪和專題報道。主持3項肝臟移植新技術,其中原位肝移植術、再次肝移植術、活體肝移植術均為深圳市首例,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深圳市內處于xxx地位。共主持省級科研課題1項,市科研課題3項,撰寫發表專業論文43篇,主編專著2部,參編多部,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2次,并交流論文2篇。培養博士后研究人員4名,其中1人已出站,碩士研究生1名。主持xxx繼續項目3項。目前擔任多個xxx核心醫學期刊的副主編、常務編委或編委,

    副院長王大旺 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廣州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深圳市醫學重點專科——創傷骨科學科帶頭人深圳市首批名醫工程名醫深圳市青年科技帶頭人深圳市醫學會創傷骨科和手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現代手術學》、《中國臨床解剖學》、《中華創傷骨科》等編委 學術研究: 從事骨科工作二十余年,經驗豐富,醫術精湛,擅長創傷骨科、骨關節外科、手外科及顯微外科的臨床和科研,尤其在骨關節疾病、嚴重多發骨折、骨盆骨折、皮瓣移植、手功能重建等方面,具有較高造詣,從醫期間救治了大量危重疑難患者,成功完成各種復雜疑難手術。1985年起曾先后任湖南醫科大學附屬二院骨科病區主任、創傷骨科研究室副主任、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1999年調入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先后擔任骨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教授、主任醫師、創傷外科副主任、創傷骨科主任、副院長等職務,曾于1994~1995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霍普醫院骨科。在各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主編和參編著作10部。曾獲湖南省科委和衛生廳科技進步三等、深圳市科技進步二等,取得國家專利權4項。 副院長陳斌 醫學博士 主任醫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深圳市醫學會外科分會常委深圳市政協第二、三、四屆委員深圳市人民檢察院監督員腹部外科編委普通外科學編委學術研究:從事肝膽外科臨床工作20余年,對肝、膽、脾、胰及創傷外科具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對肝癌、復雜膽道疾病、胰腺癌、重癥胰腺炎等疾病及外科創傷治療具有較多的研究。學術上治學嚴謹,已培養碩士研究生8名,目前有5名在讀研究生分別在臨床及科研等不同階段,曾主持和參與8項省廳和市科委自主課題的研究,在肝臟創傷免疫方面具有較深的研究,近10年來,在國內專業醫學期刊發表論文達30余篇,其中核心醫學期刊12篇,主編和參編專著8篇。

       獲情況

      2003年獲深圳市科技進步一等1項;

    2004年獲深圳市科技進步三等2項;

      2004年獲得國家“863”(國家高新技術發展研究計劃項目)一項。

      2005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1項;

      2005年獲得國家“863”(國家高新技術發展研究計劃項目)一項。

      2005年獲得深圳市科技進步二等1項;

      200年獲得深圳市科技進步三等1項。

       公交線

      市二醫院經過的公交線很多,例如深圳102,深圳59,深圳79等等。

      深圳102公交車途徑站點:福田農批市場-下梅林市場-梅林中學-梅林街道辦-上梅林-上梅林市場-梅林醫院-萬科大廈-市技能訓練中心-中級法院-公交大廈-一村-筆架山公園-市二醫院-體育館-嶺-園嶺新村-帝豪店-桂園中學-筍崗橋-兒童公園-東門中-東門-金城大廈-華廣場-羅湖小學-火車站

      深圳79公交車途徑站點:清水河總站-清水河-醫院-紅崗西村-稅務登記-市檢察院-園嶺新村-嶺-體育館-市二醫院-筆架山公園-一村-公交大廈-彩田村-北村-北大醫院-景新花園-景秀中學-龍塘-二村- 香梅深南口-香蜜湖-深南香蜜立交-招商銀行大廈-深航大廈-交通局-康佳集團東-錦繡中華-世界之窗-白石洲-大沖-科技園-深大北門-南山文體中心-南山醫院東-南航公司-桂廟口-海潤公司-南園村東-城市山林東-

      東濱中-工業十-蛇口沃爾瑪-聯合醫院西-體育中心-花果山-蛇口戲院-蛇口醫院-蛇口新街-東角頭總站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698/

    (27)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