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簡介
廣州華僑醫院
廣州華僑醫院位于優雅的暨南大學校園,面向國內病人和海外僑胞。醫院占地面積5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5萬余平方米。醫院新病房樓(原住院部后側)正在建設當中,投入使用后將xxx改善華僑醫院的醫療條件。
醫院榮譽
1994年被評為“甲等醫院”,1995年被評為“愛嬰醫院”,1989年起連續被廣東省衛生廳授予“廣東省文明醫院”稱號,1995年被廣東省委、省表彰為“廣東省文明單位”,1996年被廣東省衛生廳評為“廣東省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先進單位”,1998年被廣東省衛生廳評為以病人為中心“百家文明醫院”,2001年在廣東省和省衛生廳組織開展的行風評議活動中,被評為行業滿意醫療單位。
醫院特色
醫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專業技術隊伍,有專業技術人員879人,其中高級職稱174人,獲碩士、博士學位133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86人,曾到國外學習的醫療和護理120多人。擁有專業學科43個,博士點3個,碩士點14個,“廣東省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學科”3個。在教學方面,醫院每年要完成博士、碩士、本科生、大專生等各個層次的教學任務,舉辦xxx、省級等各類教育培訓班,二十年來培養博士生47人、碩士生274人,在享有較高的聲譽;在科研方面,先后獲得省部級以上課題758項,獲國家、部省級84項,國家教委、衛生部、省科技進步100多項。醫院技術力量雄厚,有眾多醫療項目已達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如醫院開展的異種表面角膜鏡片術,自體、異體骨髓移植、腎臟外科手術、腎移植、內窺鏡鼻竇手術、內窺鏡技術進行消化道疾病的診治、腹腔鏡外科手術、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失語癥的治療、巨大型肝癌切除、人工晶體植入、顱內腫瘤摘除、顱腦外傷治療、介入放射診療(心血管疾病及腫瘤)、心臟冠脈搭橋術、小兒矯治術、小兒外科、口腔整形外科技術、重癥監護、新生兒疾病診治和監測、不育癥的治療、艾滋病的診斷監測等診療項目均達到國內xxx水平。醫院還擁有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ECT、伽瑪刀治療系統等當前最先進的儀器設備。此外,醫院于2000年4月通過了慈濟骨髓中心的現場評估,成為該中心的定點移植單位;2001年4月與李嘉誠基金會合作,成立了寧養院;目前醫院已成為廣州、珠海、東莞、肇慶等多個地區的醫點單位。
建院方針
華僑醫院
醫院始終貫徹“面向港澳、面向海外”的建院方針,與美國、、日本、英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有著廣泛的醫學交流和合作。為了方便華僑、港澳臺回國治病,設立了華僑門診和華僑病房,為不同需求層次的病人提供xxx的醫療服務;目前正在籌建的國際醫療門診部,還將為境外人士提供高質量、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此外醫院還設立了體檢中心,為各類團體開展健康體檢工作。醫院還加強內部管理,建立了完善的醫院信息網絡,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醫師介紹 李自成醫生簡介
心血管內科主任。分別于1983、1989和1997年在武漢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學士、心血管內科學碩士和心血管內科學博士學位。1983年至今先后在武漢大學醫學院和暨南大學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1986年開始從事心血管內科臨床工作和心血管病的實驗與臨床防治研究工作,1990年開始從事心血管病介入診療工作。承擔或參加xxx、省部級和廳局級課題10余項,主要從事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的防治研究和冠心病PTCA后再狹窄的防治研究,迄今以xxx作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擅長各種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特別是難治性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和冠心病的診斷與治療,包括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冠心病、腎血管性高血壓和先天性心臟病等心血管病的心導管介入診斷與治療。有從事心臟起搏術、心臟電生理與射頻消融術、二尖瓣球囊成形術、冠脈造影、PTCA、冠脈內支架術和腎動脈內支架術等心導管診療術2000余例的臨床經驗。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常委,廣東省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介入性心臟病學會理事,廣東省醫學會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分會委員,廣東省優生優育學會委員。擔任《實用醫學》編委,《中國循環》、《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暨南大學學報》、《廣東醫學》特約審稿人。
李虹醫生簡介
李虹醫生
擅長老干心血管疾病,對治療高血壓、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并擅長治療老年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等。
朱寧醫生簡介
1.急診中毒搶救,尤其是有機磷農藥新的解毒劑的研究。2.開設小兒神經專科門診二十四年,對小兒驚厥、小兒癱瘓、小兒智力低下、大腦發育不全的治療有獨到之處。3.熟練掌握并指導各項急診搶救技術,培訓全科醫生并講授急診急救課程。
鐘健醫生簡介
1984年畢業于暨南大學醫學院后從事臨床醫療工作20年,擅長消化系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曾作為訪問學者在大學醫學院學習一年。中華醫學會廣東省身心醫學會常委。廣東省肝病學會肝癌委員會委員
劉源強醫生簡介
1981年至1986年在湖南醫科大學醫療系學習,獲得學士學位,1988年考取為中山醫科大學內科學臨床研究生,1991年畢業獲得碩士學位。從1991年起一直在暨南大學xxx附屬醫院內科工作。長期在大內科、特別是消化內科臨床一線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治疾病的經驗,特別擅長于食管、胃腸、肝膽胰等疾病的診治及胃腸道內鏡的診治。也長期承擔醫學院及臨床學院的《診斷學》、《內科學》部分教學,包括上大課、臨床帶教,教學對象包括本科生、生、研究生及社區醫生等。
張愛東醫生簡介
擅長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心瓣膜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各種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和冠心病的介入治療。1984年在蚌埠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畢業。1991年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1995年6月至1996年6月在心臟中心。
宋元醫生簡介
宋元,男,漢族,山東人,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暨南大學附屬xxx醫院(廣州華僑醫院)兒科副主任(主管醫療工作),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中青年委員,廣州市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委員。主要從事小兒遺傳病,尤其是遺傳代謝病的診斷治療工作,擅長生化遺傳學和遺傳學。2001年起在國內較早開展遺傳代謝病的GC-MS法高危篩查工作。2006年報道國內首例NICCD患者。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國家公派留學日本,在Citrin缺陷病致病基因SLC25A13的克隆者鹿兒島大學小林圭子博士研究小組從事Citrin缺陷病基因新突變研究和診斷技術開發。回國后積極開展Citrin缺陷病的基因診斷工作,發現并報道Citrin缺陷病新臨床表型FTTDCD,研究并提出治療奶粉改善NICCD病情的可能機理。主辦xxx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兩個,培訓全國各地120余人。主持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2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和國家973項目子課題各一項。研究發現發表在《中華兒科》、《JapaneseJournalforInheritedMetabolicDiseases》、《ClinicalBiochemistry》和《DigestiveandLiverDisease》等國內外期刊。多次應邀在國際會議上發表,研究多次獲得國際項。從事小兒遺傳病診治工作多年,在遺傳代謝病,尤其是Citrin缺陷病的診治方面已經形成專業優勢。宋元副教授是2010年12月19日10套《走近科學》:哺乳的意外節目中希特林缺陷癥患兒“小宇”的主治醫生。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