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氮作用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固氮作用

    編輯

    固氣作用是一種化學過程,分子氮(N2)在空氣中具有很強的三重共價鍵 轉化為氨 (NH3) 或相關的含氮化合物,通常存在于土壤或水生系統中,也存在于工業中。 大氣中的氮是分子二氮,一種相對不活潑的分子,除了少數微生物外,對所有微生物都沒有新陳代謝作用。 生物固氮或固氮是一種重要的微生物介導過程,利用固氮酶蛋白復合物 (Nif) 將氮氣 (N2) 轉化為氨氣 (NH3)。

    固氮作用對生命至關重要,因為所有含氮有機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質、核苷三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都需要固定的無機氮化合物。 作為氮循環的一部分,它對農業和化肥生產至關重要。 它還間接地與所有含氮化合物的制造有關,其中包括一些炸藥、藥物和染料

    固氮作用是通過稱為固氮菌的微生物在土壤中自然進行的,這些微生物包括細菌,如固氮菌和古細菌。 一些固氮細菌與植物群有共生關系,尤其是豆類。 固氮菌和植物之間較松散的非共生關系通常被稱為締合關系,如水根部的固氮作用所示。 固氣作用發生在一些白蟻真菌之間。 它通過閃電產生的氮氧化物在空氣中自然發生。

    所有涉及固氮過程的生物反應都是由稱為固氮酶的酶催化的。 這些酶含有鐵,通常含有第二種金屬,通常是鉬,但有時是釩。

    歷史

    編輯

    生物固氮作用于 1838 年由 Jean-Baptiste Boussingault 發現。后來,在 1880 年,德國農學家 Hermann Hellriegel 和 Hermann Wilfarth 發現了它發生的過程,并由荷蘭微生物學家 Martinus Beijerinck 進行了全面描述。

    Saussure、Ville、Lawes 和 Gilbert 等人開始對植物與氮獲取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長期研究,最終于 1887 年由 Hellriegel 和 Wilfarth 發現了共生固定。

    Bossingault 于 1855 年和 Pugh、Gilbert & 進行的實驗 勞斯在 1887 年已經表明,氮并沒有直接進入植物。 Herman Hellriegel 和 Herman Wilfarth 在 1886-8 年發現的固氮細菌的作用開啟了土壤科學的新紀元。

    1901 年 Beijerinck 表明 Azotobacter chroococcum 能夠固定大氣中的氮。 這是固氮菌屬的xxx個物種,由他命名。 它也是xxx個已知的固氮菌,即使用雙原子氮作為完整氮循環中的一個步驟的物種。

    生物

    編輯

    當固氮酶將大氣中的氮轉化為氨時,就會發生生物固氮 (BNF)。 BNF 的總體反應是:

    N 2 + 16 ATP + 16 H 2 O + 8 e ? + 8 H + ? 2 NH 3 + H 2 + 16 ADP + 16 {\displaystyle {\ce {N2 + 16ATP + 16H2O + 8e- + 8H+ - > 2NH3 +H2 + 16ADP + 16}}} P i {\displaystyle {\text{P}}_{i}}

    該過程與 16 個當量 ATP 的水解相結合,并伴隨著一個當量 H 的共同形成 2. N2 轉化為氨發生在稱為 FeMoco 的金屬簇中,FeMoco 是鐵鉬輔助因子的縮寫。 該機制通過一系列質子化和還原步驟進行,其中 FeMoco 活性位點氫化 N2 底物。 在自由生活的固氮菌中,固氮酶產生的氨通過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途徑被同化為谷氨酸。 固氮所需的微生物nif基因廣泛分布于不同的環境中。

    固氮作用

    例如,通常具有低氮含量的分解木材已被證明具有重氮營養群落。 細菌通過固定使木材基質富含氮,從而使枯木能夠被真菌分解。

    固氮酶被氧氣迅速降解。 出于這個原因,許多細菌在氧氣存在的情況下停止產生這種酶。 許多固氮生物僅存在于厭氧條件下,呼吸以降低氧氣水平,或將氧氣與蛋白質(如豆血紅蛋白)結合。

    氮的重要性

    大氣中的氮對于大多數生物來說是無法接近的,因為它的三重共價鍵非常強。 生命以各種方式吸收固定氮。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7964/

    (1)
    詞條目錄
    1. 固氮作用
    2. 歷史
    3. 生物
    4. 氮的重要性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