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 ,CSU)創辦于1914年,由湖南育群學會與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會聯合創建,是中國xxx所中外合辦的醫學院。1925年,孫中山曾為湘雅第五屆畢業同學題寫學成致用的勉詞。五四運動時,曾在此主編過《新湖南》周刊。1996年9月通過立項審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由中華人民國衛生部和湖南省人民共建。是教育部和衛生部共建的十所部屬綜合性高校醫學院之一、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與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在中國同時進行兩個標準試點研究的兩所院校之一、xxx批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五所院校之一。
學院造就了湯飛凡、張孝騫、謝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中國有影響的醫學專家。曾享有南湘雅、北協和之盛譽。1992年,國家郵政部首次發行4枚科學家郵票,其中就有2枚是湘雅畢業生湯飛凡、張孝騫。
據2015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占地面積1200畝,建筑面積77萬平方米(不含老校區和附屬醫院),擁有固定資產總值近20億元,南望岳麓,東臨湘江,新建的教學大樓2003年榮獲魯班。 擁有6所學院,開辦11個本科專業,有5所直屬附屬醫院和2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建有24個臨床教學;有在校學生1萬多人,教職員工近萬人,其中有正、副教授2000余人,博士生導師近700名。
湘雅春秋 追根溯源
1901年,有意在華發展醫學教育的耶魯大學畢業生在美國成立了雅禮會(Yale-in-china)。
1903年,選定長沙興醫辦學。
1906年,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畢業生胡美(E.H.Hume)受邀在長沙市的西牌樓,正式開辦了湖南省內的xxx所西醫醫院-雅禮醫院。與同時開辦的雅禮學堂隔街相望。
1914年7月21日,由湖南育群學會代表湖南省出面,與美國雅禮會合作,按照1913年7月雙方興辦醫學的草約,正式簽訂了合作創辦醫學教育的十年協定。根據這個協定,湖南育群學會和美國雅禮會聯合在長沙創辦一所新型的西式醫科大學--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并推舉顏福慶博士為xxx任校長。這個《協定》上呈北洋國務院后,很快得到了內閣教育、財政、內政、外交等各個部門的批準。12月8日在長沙市潮街舉行了學校成立大會暨開學典禮。從此,在中國教育史上,顏、胡、譚攜手,開拓了中美合作辦高等醫學教育之先河,創辦了湘雅醫學專門學校。
1915年2月,湘雅醫學會接收了西牌樓雅禮會醫院,并將其遷入潮街公房醫學校之東部,更名為湘雅醫院;雅禮護病學校則更名為湘雅學校。在湘雅醫學會的管理下,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湘雅醫院和湘雅學校,既是統一整體,彼此連結,互為依存,又彼此,自成體系。
與此同時,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報呈北洋國務院及教育部立案,并迅速在等,爭取國內外財政資助與地方合作。其時,顏福慶校長的哥哥顏惠慶,在,先任北洋長,后任內閣總理。通過顏惠慶從中斡旋,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乃于1915年9月順利地被北洋核準立案。
1915年,湖南育群學會呈請湖南省撥款,在長沙市北門外的麻園嶺購地3000多方(合9英畝,54. 9市畝),即在現今湘雅醫院東部籌備建筑及校舍。美國雅禮會亦通過募捐,在與校區毗鄰的西部購地1400方建筑新醫院--湘雅醫院。10月8日,新醫院開工興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威爾遜教授主持了奠基典禮。
1924年7月,湖南育群學會和美國雅禮會聯合創辦湘雅十年協定屆滿。經雙方反復磋商,決定繼續合作辦學,并于 1925年5月8日,雙方代表簽定了續約十年的協定。它與xxx次協約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三點:
1、將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更名為湘雅醫科大學;
2、湘雅醫科大學全權為中國方面管理,學校董事會完全由湖南育群學會負責產生;
3、湘雅醫院仍然由湖南育群學會和美國雅禮會雙方共同管理,并由雙方派代表聯合組成醫院董事會。
合辦湘雅的續約,送請國務院、內政、外交、教育等部,以及湖南省省長、內政、教育各司審批,均準予備案。根據續約的條款安排,改組了校、院董事會。湖南育群學會選舉曹典球為湘雅醫科大學校董事會董事長。湖南育群學會和美國雅禮會共同推選龍紱瑞為湘雅醫院董事會董事長。
其間,湘雅醫科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在全國各大醫院臨床實習。李振翩所在的第五班學生在協和醫院實習時,正遇上孫中山先生在該院住院治療。應同學們的請求,孫中山先生揮毫題寫了勉詞:
湘雅醫科大學第五屆畢業紀年
學成致用
孫文題(章)
孫中山先生提寫的這一勉詞,刊發在1925年6月湘雅醫科大學學生部李振翩主編的《湘雅》上。
大時期在聲勢浩大的排外浪潮中,外籍教師離湘后,中方教師也相繼離開了湘雅,湘雅停辦。
1929年,顏福慶主持了湖南育群學會的特別會議,重組了由25人組成的湘雅校董會;任命王子玕博士為湘雅醫科大學校長,兼湘雅醫院院長、湘雅學校校長;確立學制為七年。
1931年,教育部核準湘雅醫科大學校董事會立案;同年12,學校更名為私立湘雅醫學院。
湘雅西遷
1937年11月24日,長沙城遭敵機轟炸。接著,南京陷落,武漢告急,張孝騫和校友們不忍將湘雅醫學院陷入敵手決定西遷。然而,這一決策卻遭到了雅禮會的強烈反對。美國人認為,即使長沙淪陷,湘雅仍可依賴屋頂上的美國星條旗。對此,張孝騫予以斷然,并得到了全校師生員工的支持。
為此,學校成立了遷校委員會。原擬定低年級學生遷往西南繼續隨校學習,高年級學生及湘雅醫院留守長沙,以協助湖南的xxx救護及衛生防疫工作。后教育部與湘省卻批遷廣西桂林。
1938年7月1日,湘雅醫學院便將首批設備裝船駛離長沙。當時船到衡陽,就接到廣面撕毀原協約的信息。廣西省的條件是:抗戰勝利后湘雅醫學院須留在桂林,不再返湘。這使張孝騫難以接受。而當時在貴州省貴陽市的各醫事機關,熱烈歡迎湘雅遷筑,并表示愿意協助湘雅的臨床教學工作。南京中央醫院亦西遷貴陽;新成立的貴陽醫學院也急盼湘雅支援。于是張孝騫毅然趕赴貴陽察訪,喜得沈克非院長和姚克方所長的熱忱支持與幫助,故張孝騫當機立斷,決定西遷貴陽。返回長沙后,經多方努力,他租用了西南運輸處的回空車輛,將全校40多噸教學儀器和圖書資料等經桂運筑;而260多名學生、教職員工及其家屬,則乘車經湘西赴貴陽。輾轉經過一個星期,終于在1938年11月勝利完成了學校的大轉移。這次搬遷,由于張院長精心組織,周密部署,人員貨物完好無損。到貴陽后,學校先在東山,后在次南門外的石洞坡,租賃民房,草建校舍,于10月24日正式上課。
1938年11月23日凌晨,長沙城在文夕大火中幾為灰燼。湘雅護校遭解散,僅湘雅建筑幸存。1944年日軍進逼長沙,湘雅醫院醫護職工和家屬逃亡湘潭和安華,而湘雅建筑群則化為斷壁殘垣。
抗戰時期
1940年6月1日,國民召開469次會議,討論批準了湘雅醫學院國立案;并于同年8月,正式將學校更名為國立湘雅醫學院。自此,湘雅每年得到教育部撥給的教育經費20萬元,從而緩解了經濟困難。
1944年,因戰事遷校重慶楊公橋。
1945年至1946年,湘雅人員分五批先后回到長沙。
1949年8月5日,長沙和平解放。9月7日,中國人民xxx長沙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化接管部部長袁任遠、副部長劉壽棋、江峰聯合簽發文教手第二號命令,定于9月11日開始接管國立湘雅醫學院,并派鄭瓊為接管代表。9月8日,凌敏猷院長簽發奉令派員接管,并遵囑要求在接營期間,本校各部負責人應經常駐校,隨時準備接管。
迎接春天
1949年,中國人民xxx長沙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化接管部接管國立湘雅醫學院。
1951年12月8日校慶日舉行,從而正式確立了湘雅醫學院領導湘雅醫院,湘雅護校的管理體制。
1953年4月1日,學校主管領導關系亦由中南軍員會衛生部領導劃歸中央衛生部領導,學校各項經費預算,皆由中央財員會交高教部擬定。4月14日,學校填報給中央衛生部的各項數據如下:校園面積75076.57平方米,使用面積為23094.47平方米,學校經費核定為101億余元,附屬醫院維持費為28億余元。
1953年6月11日,中央人民衛生部批復:定于當年10月1日,將湘雅醫學院正式更名為湖南醫學院。相應的,附屬醫院和附設護校相繼更名為湖南醫學院附屬醫院、湖南醫學院附設學校。
當時全校擁有教職員工2823人;擁有本科、專科、醫師班、檢驗班、技術生、高級中級師資班各類學生946人;校園面積134011.13平方米(合201畝);圖書館藏各類圖書5500余種,約合近萬冊。其中,中外文各類專業近600種;附屬醫院有病床460張,年門診量逾22萬人次,年出院人數超過6000人次。全校各二級行政、業務機構共38個。
從1979年起,湖南醫學院(包括附屬醫院)經費、外匯、基建投資和進口儀器設備等,由衛生部負責。
自1979年,與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等組織取得聯系,在不內政、不傳教、不妨礙與其它團體發展關系的條件下,經國務院批準與美國雅禮協會恢復了合作關系。
發展
1987年,學校按照黨的第十三大關于黨政分工的決定.對黨委和校長的工作作了明確分工,從而使學校的工作分為黨、政兩大系統運行。從8月份起,實行醫德醫風、醫療質量考核評審制度。同年12月,學校基于事業的發展而報請湖南省、國家衛生部同意,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湖南醫科大學。第二天,在校慶73周年之際,正式舉行了掛牌儀式。
當年,學校引進高校畢業生189人、中專畢業生130人,其它各類人員130人。選派了78人赴國內培訓。完成了技術職務、聘任增資、工資微調等增資工作。在職稱中,繼續完成了定編、定崗、定工作量、定職責等任務,發出了全校13個專業技術職務系列3445人的聘書聘約。經衛生部批準實行了校長負責制。
學校為加強外事工作,擴大對外交流,召開了首屆外事工作會議。是年,學校邀請、接待了來自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96位外賓,進行了43次學術,聽課人數逾兩千,作實驗技術示范5次,手術示范6次;聘請了6位外國專家任學校的名譽教授或醫學顧問。此外,還獲得丹麥出口信貸和贈款混合使用的xxx70萬美元。
1996年9月通過立項審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由國家衛生部和湖南省共建。
2000年4月,為中國高校教育潮流,原中南工業大學,長沙鐵院與原湖南醫科大學合并為中南大學,并組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4月29日中南大學組建后,11月起,更名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2014年10月18日,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將迎來百年華誕。學生作為主體全面參與策劃、組織以及實施的整個過程。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據2015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員工近萬人,其中有正、副教授2000余人,博士生導師近700名,兩院院士3人,973首席科學家3人,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5人,xxx及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9人,長江學者7人,國家教學名師4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xxx教學團隊3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3個,入選教育部醫學類教育指導委員會(2013-2017年)委員11人(副主委3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姚開泰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宏灝、夏家輝
國家教學名師:張亞林、范學工、文繼舫、羅學港
xxx教學團隊
序號 團隊名稱 帶頭人姓名 獲評時間 1 病學 張亞林 2009年 2 臨床醫學內科學 范學工 2008年 3 基礎醫學形態學 文繼舫 2007年 院系概況
據2015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生命科學院、護理學院等6所學院,設有11個本科專業。
專業概況 院系名稱 專業設置 湘雅醫學院 臨床醫學(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 基礎醫學院
學 護理學院
護理學 口腔醫學院
口腔醫學(五年制、七年制) 藥學院
藥學(五年制) 生命科學院
生物科學 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五年制) 醫學檢驗系
醫學檢驗與技術 醫藥信息系
醫學信息學 麻醉醫學系 麻醉醫學 衛生系
醫學 實驗動物學部 - 學科建設 學科概況
據2015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2個、碩士點67個、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7個。擁有二級國家重點學科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53個,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18個,省級重點學科15個。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遺傳學、藥理學、病與衛生學、神經病學、胸心外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學、耳鼻咽喉科學、普通外科學(培育)
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藥學部(臨床藥學)、骨科、心血管內科、血液內科、內分泌科、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病科、臨床護理專業、呼吸內科、神經內科、腎病科、普通外科、眼科、皮膚科、麻醉科、耳鼻咽喉科、消化內科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醫結合、藥學、特種醫學、護理學
省級重點學科: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兒科學、眼科學、護理學、腫瘤學、醫學心理學、醫結合醫學、特種醫學等
碩士博士點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代碼名稱 二級學科(專業)代碼與名稱 序號
█0710生物學
071003生理學
1.
071005微生物學
2.
071006神經生物學
3.
◆071007遺傳學
4.
071008發育生物學
5.
071009細胞生物學
6.
071010生物化學與生物學
7.
071011生物物理學
8.
★071020生物工程
9.
★071021生物統計
10.
工學
█0831生物醫學工程
083100生物醫學工程[0777]
11.
醫學
█1001基礎醫學
100101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12.
100102免疫學
13.
100103病原生物學
14.
◆100104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15.
100105學
16.
100106放射醫學
17.
100107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
18.
★100120疾病基因組學
19.
★100121干細胞工程學
20.
★100122生殖工程[077721]
21.
★100123生物信息物理學
22.
★100124生命倫理學[077724]
23.
█1002臨床醫學
◆100201內科學
24.
100202兒科學
25.
100203老年醫學
26.
◆100204神經病學
27.
◆100205病與衛生學
28.
100206皮膚病與性病學
29.
100207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30.
100208臨床檢驗診斷學
31.
◆100210外科學
32.
100211婦產科學
33.
100212眼科學
34.
◆100213耳鼻咽喉科學
35.
100214腫瘤學
36.
100215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37.
100216運動醫學
38.
100217麻醉學
39.
100218急診醫學
40.
★100220臨床心理學
41.
△1003口腔醫學
100301口腔基礎醫學
42.
100302口腔臨床醫學
43.
█1004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100401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44.
100402勞動衛生與衛生學
45.
100403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46.
100404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47.
100405衛生毒理學
48.
100406軍事預防醫學
49.
█1006醫結合
100601醫結合基礎
50.
100602醫結合臨床
51.
█1007藥學
100701藥物化學
52.
100702藥劑學
53.
100703生藥學
54.
100704藥物分析學
55.
◆100706藥理學
56.
█1009特種醫學
100900特種醫學
57.
█1011護理學
1011護理學
58.
說明:標█者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
標★者為國家授權該校自主設置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專業)
標◆者為國家重點學科(包括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學科排名
基礎醫學學科在國務院學位中心2007年至2009年全國學科評估中排名并列xxx。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4個學科ESI(基本科學指標)排名居全球前1%。
教育部學位中心一級學科評估排名(2007年~2009年) 學科名稱 排名等級
基礎醫學
全國高校第1名
麻醉學
全國高校第1名
臨床醫學
全國高校第4名
口腔醫學
全國高校第9名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全國高校第7名
藥學
全國高校第7名
醫結合
全國高校第7名
教學建設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為中國同時開展醫學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與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本科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兩個標準試點的兩所院校之一。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開展八年制醫學教育。2010年正式通過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2012年獲教育部、衛生部批準為xxx批試點高校實施卓越醫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
據2015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xxx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xxx特色專業2個,國家精品課程21門,xxx雙語示范課程1門,xxx精品視頻公開課7門,xxx精品資源共享課16門,xxx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4個。獲國家教學5項,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6篇。
xxx特色專業:醫學、臨床醫學
xxx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機能學實驗教學中心、臨床技能訓練中心
xxx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序號 立項年份 項目名稱 負責人
1
2007年
以綜合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田勇泉
2
2008年
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因科學與技術產業化點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夏家輝
國家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 徐克前 臨床技能實驗學 沈守榮 流行病學 譚紅專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 田勇泉 社區護理學 何國平 傳染病學 范學工 神經病學 肖波 醫學生物學 胡維新 臨床麻醉學 郭曲練 醫學(衛生)統計學 孫振球 病學 張亞林 病理生理學 肖獻忠 內科學 廖二元 診斷學 兒科學 易著文 藥理學 周宏灝 人體解剖學 羅學港 生理學 羅自強 病理學 文繼舫 國際交流
據2015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與美國雅禮協會,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等關系不斷發展,與美、日、歐、非等25個國家和地區學術交流密切。每年選派超過50%的八年制醫學生赴耶魯大學、Emory大學、康奈爾大學、大學、南大學、科技大學等國際著名大學學習并與之建立了廣泛合作交流。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2015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WHO研究合作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個國家代謝性疾病研究中心,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省部級實驗室)29個。
WHO研究合作中心:湘雅國際醫合研究院
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抗癌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人類干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國家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癌變與原理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糖尿病免疫學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衛生部癌變原理重點實驗室、衛生部腫瘤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衛生部納米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衛生部人類干細胞與生殖工程重點實驗室
省級科研平臺:湖南省耳鼻咽喉重大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湖南省乳腺癌臨床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結構生物學與藥物設計湖南省工程實驗室、湖南省顱底外科與神經腫瘤臨床醫療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腦血管病研究中心、湖南省支氣管哮喘研究中心、湖南省高校重大呼吸疾病基礎與臨床研究重點實驗室、湖南省病毒性肝炎防治中心、湖南省消化內鏡診療中心
科研
據2015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近10年來,學院每年開展數百項課題的研究,承擔和參加863高技術項目59項、973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34項(其中首席3項)、國家科技攻關和支撐計劃項目3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2項、國家重大專項16項、重大國際項目18項、獲國家科技35項(含全國科學大會10項)。出版專著300余部。發表論文25000余篇,被SCIE收錄論文3000余篇,其中IF值最高達57,20以上的6篇。
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專用項目) 名稱 完成單位 主要研究人員 獲等級
流行特征和防治新策略的建立于應用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2
李凌江2
二等
嚴重燒傷一體化救治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黃曉元7
二等
201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 名稱 完成單位 主要研究人員 獲等級
血液凈化系統監測與控制系列關鍵技術及整機設備
重慶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重慶郵電大學、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高光勇、林金朝、彭佑銘、李昔華、任應祥、羅志勇、滕朝宇、盧繼珍、童錦、劉智勇
二等
2 型糖尿病新治療方案研究與臨床應用
中山大學附屬xxx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大學人民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翁建平、李延兵、紀立農、朱大龍、程樺、田浩明、周智廣、曾龍驛、時立新、羅佐杰
二等
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 名稱 完成單位 主要研究人員 獲等級
tau蛋白過度磷酸化機制及其在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元變性中的作用
該校為第二完(華中科技大學牽頭)
王建枝、張灼華(該校)、玲、劉世杰、李宏蓮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
學術期刊
《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是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被美國醫學索引(IM,MEDLINE)、荷蘭醫學文摘(EM)、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生物學文摘(BA)及中國科學引文索引(核心庫)等中國國內外知名檢索系統收錄。
《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主要介紹中國國外醫學研究領域的新動態、新技術、新經驗、對中國研究和現狀的報道。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2008、2010、2012版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目錄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數據庫及其《化學文摘》(CA)、中國生物學文摘及其數據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等國內外重要數據庫和檢索系統收錄。
《中國感染控制》:于2002年10月創刊,由中華人民國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學主辦,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承辦,主要刊載感染疾病學理論、實踐、科研、教學和管理的最新和經驗,為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統計源與核心期刊,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已被《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AJ)、《萬方-數字化期刊群》及《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等中國國內外重要檢索機構收錄。
《中國當代兒科》:是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學主辦的兒科專業學術期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CSCD),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已被美國國立圖書館MEDLINE,美國化學文摘(CA),荷蘭醫學文摘(EM)等國際著名的檢索系統收錄。
《中國普通外科》:已進入多個中國國內外重要檢索系統和大型數據庫,如: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AJ),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CNKI),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萬方數據-數學化期刊群,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光盤版等。
《中國內鏡》:創刊于1995年,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及湖南省十佳期刊。每年發表相當數量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基金、國家十五863計劃及省部級基金論文,為促進學科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2005年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報告顯示該期刊影響因子:1.004,在特種醫學類中列在第3位;總被引頻次:2655,在特種醫學類中列在第2位。
《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 該發表的論文已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生物科學》(CSA:BS);美國《劍橋科學文摘:鈣和鈣化組織文摘》(CSA:Calcium and Calcified Tissue Abstracts);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萬方數字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期刊網(CNKI);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ED);中國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SWIC)等數據庫所收錄。
該曾獲以下榮譽和勵:
1. 1996年被湖南省宣傳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聞出版局評為編校優秀。
2. 1997年,根據CAJ-CD標準,CJOSS被評為優秀核心生物醫學期刊。
3. 1997年起一直被評為湖南省一級期刊。
4. 1998年被評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同年還被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5. 2003年被學術期刊(光盤版)《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
6. 2006年被評為湖南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先進集體。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被美國《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CA)、荷蘭《醫學文摘庫/醫學文摘》(Excerpta Medica, EM)、Scopus數據庫(Scopus)、EMCare數據庫(EMCare)、EMBiology數據庫(EMBiology)、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伯尼索引》(Index of Copurnicus, IC)、俄羅斯全俄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數據庫(VINITI)、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中文(臨床醫學類)核心期刊(第5版)、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期刊等數據庫收錄
《中國醫學工程》:被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維普資訊及俄羅斯Pж(AJ) 文摘收錄。
《中國現代醫學》:創刊于1991年,是一本xxx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由中華人民國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承辦。主要刊登中國國內外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以及醫學相關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新,以及醫院醫療、教學、科研、管理最新信息、動態等內容。已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數據庫收錄(國家科技部,1989年至今); 《化學文摘》(CA)收錄(1997~2000年及2007年入選CA千種表;美國《化學文摘》社,1991年至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等);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原日本科學技術社數據庫,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2007至今)。
醫療機構
據2015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均為甲等醫院和全國百佳醫院。其中湘雅二醫院為2010年全國五一勞動章獲得單位。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湘雅口腔醫院編制床位9250張,年門急診量近610萬人次,年出院病人數近30萬人次,年手術量13萬多臺次,平均住院日小于10天。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長
陶立堅 黨委
張步新 常務副院長
何慶南 黨委副 丁紅珊 副院長 舒衡平、張欣、陳翔(兼) 湘雅傳統 校名溯源
湘雅醫學院 書湘雅醫學院一名,至今曾有三次出現:一是1931年12月-1940年8月的私立湘雅醫學院、二是1940年8月-1953年9月的國立湘雅醫學院、三是2000年4月29日中南大學組建后,11月起,在原湖南醫科大學的基礎上復名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1914年湖南育群學會代表湖南省與美國雅禮協會合作創辦了湘雅醫學專門學校(現湘雅醫學院),雅禮醫院隨之更名為湘雅醫院,湘代表湖南,雅代表雅禮。
標志建筑 老建筑
現存醫院的老病棟樓是由美國著名建筑師H.K.Murphy(墨菲)設計,并由時任湖南省督軍兼省長譚延闿親筆題寫湘雅醫院院名,分別建于1915年、1935年和1955年,是湘雅醫院的象征和長沙市標志性建筑,并被列為湖南省現代文物建筑。
學校校標
校標圖案由學院標志性建筑矢量圖、橄欖枝、醫學院建立年份、學院中英文校名和阿斯克勒庇俄斯蛇杖組合而成;蛇杖為醫學傳統象征,橄欖枝和學院標志性建筑象征捍衛健康、生命。
醫學
湘雅院訓----公勇勤慎、誠愛謙廉
湘雅院風----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湘雅----嚴謹求實、團結進取
醫學榮譽 寫就半部中國西醫史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是中國按照現代醫學教育的規范開始進行本科教育的xxx所醫學院,湘雅人寫就了半部中國西醫史,以下僅列出部分杰出專家:湯飛凡中國免疫學開拓者、微生物學先行者,建立中國首支防疫隊伍,首次成功分離出沙眼衣原體,該病毒也因此被稱為湯氏病毒,并獲諾貝爾提名;
張孝騫中國消化病學的奠基人,畢生致力于臨床醫學、醫學科學研究和醫學教育工作;
謝少文國際首次成功用雞胚培養斑疹傷寒立克次氏體;
李振翩病毒疫苗培養法創始人;
黃友岐中國神經病學奠基人、中國神經科鼻祖;
王肇勛中國心電圖學創始人,1933年于國內xxx心電圖學;
林筱周中國顯微外科奠基人,著名耳鼻喉科學家;
劉中國皮膚性病學科創始人;
韓 明中國移植醫學奠基者;
新全國僅有五次醫學院校聯考,湘雅醫學院五次皆是全國xxx
1978年起衛生部連續三次組織了部屬院校的部分畢業生進行基礎與臨床知識的統考,其中后兩次還吸收了不少非部屬院校參加。湘雅連續三年名列全國xxx,湘雅77 、78、79級本科生全國統考中獲得三連冠后,這一考試隨后就被取消了。
1994年,在CMB資助下衛生部進行了全國17所頂尖醫學高校聯考,湘雅再度名列全國xxx。
2002年,由于臨床醫學八年制招生資格問題,國家教育部組織進行醫學七年制考核(96級考操作、97考理論),湘雅更是再度名列全國xxx。
杰出校友
中華人民國建國以來,國家郵政部共為16名為國家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巨匠發行了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其中醫學家三名,分別為畢業于協和醫學院的婦產科專家林巧稚、畢業于湘雅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湯飛凡內科學專家張孝騫。
湯飛凡:世界著名微生物學家、免疫學家,世界衣原體之父,xxx個成功分離沙眼病毒,從此沙眼病毒被稱為湯氏病毒,他白手起家,建立起中國xxx支防疫隊伍,他生產了中國自己的青霉素、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卡介苗和丙種球蛋白和世界首支班疹傷寒疫苗。成功遏制1950年華北鼠疫大流行,研制出中國的黃熱病疫苗。1957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61年,研究出殺菌法 ,使中國成功消滅天花病毒,比世界早了16年。1981年被國際沙眼防治組織授予金質章,并提名諾貝爾,因其意外去世,諾貝爾離中國而去。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三名醫學家之一。
張孝騫:中國著名內科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國消化病學的奠基人,在醫學界有內科全才之稱。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三名醫學家之一。
謝少文:微生物學家、免疫學家,30-40年代主要研究傳染病,在國際上首次用雞胚培養斑疹傷寒立克次氏體成功(1934)。50年xxx始探討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的聯系。70年代致力于免疫學新方法、新技術的研究、推廣和標準化,以促進免疫學在中國的發展。在60余年的教學、科研中,對醫學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李振翩:譽滿全球的細菌學家和病毒學家,病毒疫苗培養法創治人。享有科學醫星的美譽;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曾和一起探索中國的道理,并為推動中美建交和兩國之間科學技術的交流而努力,因此獲得中美友好使者的殊榮。 去世時,美國副總統布什親自打電話表示哀悼。
魏 曦:中國科學院院士,流行病學家,原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名譽所長。
陳文貴:中國科學院院士,微生物學家,原中國人民志愿軍衛生部顧問。
劉耕陶:中國工程院院士,生化藥理學家,原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鞠 躬:中國科學院院士,神經科學(神經解剖與神經生物)學家,原全軍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黎 鰲:中國工程院院士,野戰外科學和燒傷學家(中國燒傷醫學的開拓者),原第三軍醫大學副校長。
劉德培: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生物學家,現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協和醫學院院長。
齊鎮垣:國家一級教授、著名血液病學家;
易見龍:國家一級教授、著名血液生理學家;
凌敏猷:國家一級教授、著名病與衛生學家;
蕭元定:國家一級教授、著名外科學家;
任廷桂:國家一級教授、著名骨科學家;
高鏡朗:國家一級教授、著名兒科學家;
吳紹青:國家一級教授、著名肺科學家;
應元岳:國家一級教授、著名內科學及熱帶病學家;
黃友岐:國家一級教授、著名神經病學家;
王肇勛:國家一級教授、著名心血管病內科學家;
龍伯堅:國家一級教授,著名中醫學家;
胡信德:國家一級教授,著名婦產科學家;
林筱周:國家一級教授,著名耳鼻喉科學家;
劉:國家一級教授,著名皮膚性病學家;
梁覺如:國家一級教授,著名兒科學家。
黎光煦:國家一級教授,著名放射學家。
謝陶瀛:國家一級教授,著名外科專家。
潘世宬:著名病理生理學及試驗腫瘤學家;
盧惠霖:著名醫學遺傳學及人類優生學家,師從現代遺傳學奠基人摩爾根教授;
魯重美:內科全才張孝騫的關門,消化病學家,原協和醫院院長;
盧光琇:著名遺傳學與生殖醫學專家,中國試管嬰兒之母,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生殖工程研究室主任;
胡卓偉:長江學者,臨床藥理學專家,現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袁志民:長江學者,腫瘤細胞生物學專家,現美國Harvard University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張灼華:長江學者,遺傳病理學家,現任中南大學副校長、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廖二元:內分泌內科學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獲得者,現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內分泌研究所所長;
楊德森:病學家,原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衛生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界衛生組織衛生專家顧問;
方加勝:神經外科學家,亞洲神經外科醫學學術最高-KANNO醫學得主,現任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副院長;
張陽德:當代著名外科學及生物醫學工程學專家,現國家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衛生部納米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外科主任;世鏡醫師協會;烏克蘭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
文繼舫:病理學與學家,首屆xxx教學名師,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原院長、病理系主任兼湘雅司法鑒定中心主任;
羅學港:人體解剖學與神經生物學家,首屆xxx教學名師。
譚學華:首位發現日軍在常德進行細菌戰(鼠疫病毒)的人士,并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完成了最初的取樣和測試。為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