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醫生說:糖尿病跟你想的不一樣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大醫生說:糖尿病跟你想的不一樣

      編輯推薦

      糖尿病一直被稱為富貴病,早已有之。可這種病,真的是因為吃得太好,營養過剩才導致的嗎?顯然不是。血糖正常不要麻弊大意,得了糖尿病也不必驚慌,聽聽全國各地泌尿科醫師怎么糖尿病,只有對糖尿病有了更深切的認識,才能更好的防糖、控糖,做到讓血糖平衡不波動,不對生活造成影響!

       作者簡介

      《健康時報》是由中國郵政集團認定的中國郵政發行的50強之一。它先后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頒發的各類項59次(項),連續多年被國家郵政總局評定為“中國郵政發行暢 銷報刊”。

      《健康時報》在全國500家三甲醫院駐有特約記者,30位醫藥衛生健康界的“兩院”院士擔任《健康時報》院士顧問團顧問,為發展提供智庫支持,近1000位知名健康專家長期為本報撰稿,以科學可讀的內容贏得讀者的信賴。目前全整體受眾近1000萬。

       目錄

      xxx章 糖尿病常識知多少

      12 年輕“糖人”越來越多

      14 “追趕生長”易致糖尿病

      16 臨界糖尿病很

      18 身體里的血糖密碼

      20 沒有“三多一少”咋會患糖尿病

      22 你了解“糖心病”嗎

      24 糖尿病、肺結核很曖昧

      26 特別的糖尿病要留心

      28 糖尿病患者的“662現象”

      30 糖尿病,要兇險的低血糖

      32 勾勾算算評估糖尿病風險

      34 謊言讓“糖人”活得太累

      第二章 糖尿病離你有多遠—身體告訴你

      38 頻頻,血糖升高的信號

      40 便秘了查查血糖

      42 血糖亂,腸道惱

      44 留意各種離奇出汗

      46 皮膚的防糖警報

      48 老花眼可隱藏糖尿病

      50 聽力下降查查血糖

      52 未老先衰當防糖尿病

      第三章 吃對藥打好針,不花錢

      56 正月停藥恐釀“苦果”

      58 口服降糖藥,選擇有訣竅

      60 服降糖藥有四技巧

      62 糖尿病用藥五大誤區

      64 三問胰島素

      66 解除顧慮,正確使用胰島素

      68 用好胰島素泵,生活更美好

      70 測手指血糖有竅門

      72 ,小針頭有大誤區

      第四章 最省心省錢的降糖xxx方

      76 身體就有降糖區

      77 “管住嘴,邁開腿”

      78 糖友失眠按按助眠穴

      80 糖友降脂記個順口溜

      81 糖友多汗試試中藥小方子

      82 糖友:吃有理,動有道

      84 身體動起來,血糖穩下來

      86 防骨松,糖友鍛煉有講究

      88 適合2型糖友的三種運動

      90 糖友多做做這些游戲

      第五章 改善飲食習慣,讓糖尿病“低頭”

      94 女性糖友要這樣吃

      96 減少主食為何血糖還是很高

      98 糖尿病患者怎么吃飯

      100 巧搭配慢升糖

      102 吃得越雜,控糖越好

      104 糖友別怕吃水果

      106 “算”出糖友的健康食譜

      108 得了糖尿病,到底能喝啥

      110 糖友度夏管好嘴

      112 過年也別放松對血糖的控制

      114 小糖友尤須周密安排飲食

      116 給糖友推薦的熱點食物

      119 糖友家里常備檸檬

      第六章 日常起居巧安排,擋住一半病

      122 糖尿病是“貴客”,照顧需細致

      124 控糖管好多個閥門

      126 夏天,別讓血糖隨著氣溫升高

      128 天冷了,老年糖友更要小心

      130 糖友睡好“控糖覺”

      132 糖尿病患者洗澡全攻略

      134 給外出旅行的糖尿病患者提個醒

      136 糖友生病咋護理

      第七章 認清糖尿病并發癥,提早預防是上策

      140 預防并發癥從胰島素治療開始

      142 “三高”糖友要護眼

      144 糖友壞牙有“蝴蝶效應

      146 戒煙,健康的生活方式

      148 常讓醫生看你的腳

      150 護腳做好12345

      152 皮膚也要抗糖

      154 四招擺脫“糖心族”

      156 糖友腎臟“七步曲”

      159 糖友更易手疼麻

      第八章 靠自己筑起糖病防護墻

      162 巴馬人為啥不得糖尿病

      163 有車族謹防糖尿病襲擊

      165 防糖尿病從30歲開始

      167 防糖篩查挨個做

      169 防糖要抵制甜食的

      171 防控糖尿病,吃動兩平衡

      173 “三體”達標利防糖

      175 五個“一點”,遠離糖尿病

      177 管理好糖尿病,告別治療誤區

      179 附錄:220種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G1)表

       序言

      有健康相伴,才能走得更遠!

      從祈福到再到守望,從觀察到發現再到思考。我們試圖用最質樸的探究,用最平實的文字,素描帶著我們體溫的書刊。時光流轉,一次次時光的自省,一個個回望跋涉的節點上的自律,一點點嘗試求證中的自悟,我們在一年年風雨兼程中猶如竹子開花般地成長。盤點與回望,是為更快、更好地成長,也是為前行的步履更矯健!一年一度的“健康中國”年度盤點,旨在為我國醫藥衛生健康產業助力,并基于立場、社會責任、健康促進等原則,全面梳理醫藥衛生領域、健康領域和健康公益領域的大事、要事、精彩事。也是為“健康中國”的專家們加冕,和“健康中國”。而專家們的文稿、、,無不是他們和心血的,都值得我們重溫和學習。因此,我們滿懷和,從歷年的中精選出優質文章,從龐大的專家庫中優中選優,邀請其著書立說,本套叢書由此誕生。本套叢書有兩大的特點,一是專家陣容非常強大——有上百位專家,且大多數是像洪昭光、向紅丁、胡大一、馬冠生等一線的健康專家;二是內容覆蓋廣,實用性強。

      從日常飲食到運動健身,從中醫保健到心理健康,從嬰兒的喂養到老年人的……我們始終“以品質聚攬讀者,用服務創造價值”的,以“銳”的視角保持“柔”的狀態,始終探尋與您最合拍的內容。這是一套不可多得的養生叢書,是老百姓居家養生必讀的健康讀物。需要提醒的是,本套叢書中有部分文章、等源自歷年的《健康報》,編輯部在收集整理文稿的過程中,進行了一些小小的修改和調整,與《健康時報》上的文章略有差異。叢書中不妥之處還望各位讀者不吝指

      正,以便在再版時一并改正。我們滿懷喜悅和,以青春的矯健,扎實的成長,守望的責任,領跑的姿態,與所有健康的人攜手同行,傳遞生機蓬勃的能量!與這個美麗的時代一道:領跑健康中國!

       文摘

      身體里的血糖密碼

      齊 林

      燕化醫院大內科主任,分泌科和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楊文英

      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教授

      高 妍

      大學xxx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博士生導師

      低血糖:身體有個三聯征一種情況是血糖降低的時候,升糖激素調動肝糖反應的表現,比如心慌、饑餓、出冷汗、身上發抖。最重要的是饑餓感、出冷汗和心慌,嚴重的會出現意識障礙乃至昏迷。如果能查血糖,血糖值一定是低于3.9毫摩爾/升的。

      也可能有人有上述癥狀,但如果檢測血糖,數值又沒有那么低,那就表示此時血糖下降的速度過快。無論哪種情況,血糖濃度下降,xxx反應是想吃東西,這時如果吃一些含糖的東西,不舒服的癥狀就消失了。我們把這樣一個過程稱為低血糖三聯征,即xxx有癥狀,第二有數值,第三進糖類食物可以緩解。如果進糖類食物不能緩解,那就不一定是低血糖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低血糖是沒有癥狀的,臨床稱之為無癥狀低血糖,這可能與機體神經系統受損、交感神經對低血糖的能力降低有關。

      專家提醒:3.8毫摩爾/ 升的血糖值,會出現頭暈、難受,到了2.7毫摩爾/升可能就沒力氣了。到了2.2毫摩爾/升,往往會出冷汗、心慌、震顫、面色蒼白,甚至有人會出現潮紅。到1.6毫

      摩爾1升就會意識,行為異常。最后到了1.1毫摩爾/升,人就昏迷了。

      高血糖:別等并發癥現形有些患者總認為并發癥在血糖很高的時候才會出現,平時血糖高點不算什么,不用擔心。事實上不是這樣,引發并發癥的血糖點,就是他被診斷為糖尿病的點,而這個血糖點可以沒有任何癥狀。

      高血糖的厲害之處就在于它對身體組織引起的損害,沒到組織功能障礙時,身體就沒癥狀。

      舉個例子,高血糖很容易誘發冠心病,而冠心病如果不發生心絞痛、不發生心肌梗死,我們就不知道血管已經堵了、血糖調控亂了。

      如果高血糖處理不好還會誘發糖尿病足。糖尿病足若控制不好,有些人需要截肢,有些人甚至連截肢都不可以,非常痛苦。

      我們就遇到過這樣一個老人,在70歲時因為心臟病想做搭橋手術,怕醫生不給做,隱瞞了年齡,自報60多歲。醫生做了手術后,他的心臟問題不大,但后來整個雙下肢血管病變,醫生沒辦法

      處理,因為很高,最后腳末端干性壞死,腿非常痛,天天住在病房打止痛針。

      別覺得自己血糖不算高就不當回事。如果我們不好好處理高血糖,并發癥必然會出現。而糖尿病的并發癥在早期是有提示性癥狀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了解它,及早預防。比如預防糖尿病足要特別提防足潰瘍,如果足部出現破口就一定要注意了。

      血糖亂:控制好腹圍

      2001年7月~11月上海地區對20歲~70歲人群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其中1/3有超重或肥胖,1/5有糖耐量異常。

      而在這超重、肥胖和糖耐量異常的人群中,1/10有糖尿病,1/5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的人占一半。以前大家調侃人時總會說這個笑話:一個人在飛機上上完廁所,回來坐不到位子上去了,因為周圍人的大肚子堵住了他,旁邊的人要托一托肚子,他才能進去。但現在我們的情況不

      比他們好多少,我們國家腹型肥胖的人非常多。我們畢業30周年再時,讓多數男同學非常自豪的是站成一排照的側面照,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大肚子。

      這也叫中的腹型肥胖,就像個橄欖球,肚子是xxx的部分。這常糟糕的,同樣體重指數的情況下,如果腹圍比較大,腹部脂肪就會成為導致胰島素不的脂肪。

      中國人糖代謝異常的特點主要是以餐后血糖升高為主,年齡越大的人餐后血糖的升高越明顯。而一個健康的人,應肩寬、肌肉豐滿有力、腰相對細一些。中國人的腰圍參考值,男的不能超過85厘米,女的不能超過80厘米。有人說我褲腰只有2尺3,但腹圍可不是腰圍,肚子最粗的地方叫腹圍。

      口服降糖藥,選擇有訣竅

      金 暉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同樣的病,不同的藥

      朱阿姨和陳阿姨是同一個小區的住戶,年齡相近的她們平時鍛煉、活動都在一起,十分親近,而且兩位阿姨還有一個共同點,她們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糖友”,平時都是口服降糖藥物來控制血糖。但細心的人卻發現,兩位阿姨年齡相近,吃飯、運動都很類似,而且都沒有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但她們的治療方案卻截然不同,這是為什么呢?情況是這樣的:朱阿姨體型較胖,腰圍也很粗,在飲食控制和加強運動的基礎上,平時可服用雙胍類藥物;而陳阿姨體型較瘦,脂肪比較少,因此服用磺脲類降糖藥。

      看來,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在選擇口服藥物時,不僅需要注意年齡、性別、糖尿病類型、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還要注意體型的不同。這里的體型可不是我們生活中“高矮胖瘦”的簡單說法,而

      是要根據體重指數(BMI)和腰圍指數(WC)來進行區分的,其中BMI的計算方法為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一般我們認為,BMI大于或等于25屬超重或肥胖,而小于18.5屬于消

      瘦或營養不良。而女性腰圍大于80厘米、男性腰圍大于85厘米也屬于肥胖。

      那么,不同體型的糖尿病患者面對形形色色的口服降糖藥,應該如何選擇呢?

      口服降糖藥的選擇目前,我國市場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藥物主要有五大類,分別是:雙胍類、磺脲類、α-糖苷酶劑、噻唑烷二酮類、格列奈類(還有一些中藥降糖制劑等,在此略過不講)。上述這五種藥物的作用機理各不相同,分別為:雙胍類:主要是指二甲雙胍,作機理是食欲及身體對葡萄糖的吸收,減少肝臟輸出葡萄糖的能力,加強身體對胰島素的性。適用對象包括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國內外多家指南上推薦二甲雙胍為糖尿病的一線用藥,尤其適用于食欲較為旺盛、體重較重者。

      雙胍類還能降低血脂水平,是糖尿病合并有高脂血癥的患者的首選用藥。

      磺脲類:主要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來發揮降糖作用,如達美康、糖適平、瑞易寧等。磺脲類藥物刺激胰島素分泌后,患者的食欲可能增強,糖分利用可能改善,糖分自尿中流失的量可能減少,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其體重增加。

      所以體重較輕或正常的患者應用磺脲藥更為適宜。

      α-糖苷酶劑:如拜糖平、卡搏平等,主要作用是糖的吸收來降低餐后血糖,因此適用于各型糖尿病,特別是餐后血糖較高者。噻唑烷二酮類:如文迪雅、瑞彤等,又被稱為“胰島素增敏劑”。顧名思義,它能通過多種途徑來增加體內胰島素,而不刺激胰島素的分泌。但長期

      服用此類藥物會增加體內的水分潴留,從而導致體重增加;有國外報道稱,長期使用文迪雅可加重心臟負擔,增加心臟疾病風險,心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格列奈類:這也是一類促胰島素分泌的藥物,包括唐力、諾和龍等,作用機理與磺脲類藥物相似,其適用對象主要為不胖、胰島有一定分泌能力、對磺脲類失效者。

      結合我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上可總結為: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島素治療的基礎上,可聯合使用胰島素增敏劑(包括雙胍類)和α-糖苷酶劑,不應該用促胰島素分泌劑;2型糖尿病肥胖者,首選雙胍類、α-糖苷酶劑或胰島素增敏劑,后用促胰島素分泌劑;

      2型糖尿病消瘦者首選促胰島素分泌劑或胰島素增敏劑,可聯合使用α-糖苷酶劑或雙胍類藥物。有些藥物在服用時還有一些特殊注意事項,如磺脲類宜在吃飯前15~20分鐘服;雙胍類由于胃腸反應較重,飯后服用則可減少這些不良反應;拜糖平應在主食(米飯、面類)時,與xxx口飯嚼碎同時吞咽,等等。

      總而言之,針對每個患者的特殊性而選用最適合他的藥物,這是合理用藥的一個基本原則。服用降糖藥物均應遵從醫囑,從小劑量開始,根據血糖、尿糖情況等酌情調整,最終達到長期、平穩地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6787/

    (16)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