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科大學xxx臨床學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xxx醫院)始建于1908年,位于沈陽市南京北街,坐落在中山廣場旁,臨近沈陽火車站和太原街商業區,交通方便,地理優越。醫院占地面積5萬余平方米,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甲等醫院,是、沈陽市醫療保險定點醫院。 截至目前,全院有床位2249張,2007年全年日均門診量約5000余人次,年入出院約4萬人次。
中國醫科大學xxx臨床學院
醫院有37個臨床醫療科室和11個醫技科室,同時還有40余個教研室、研究室和實驗室。醫院有內科學呼吸系病、皮膚與性病學、普通外科學和內分泌與代謝病學4個國家重點學科和影像醫學與核醫學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擁有免疫皮膚學和艾滋病免疫學2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內科學傳染病、呼吸系病、內分泌與代謝病、心血管病、消化系病,外科學普通外科、骨外、泌尿外、神經外科,腫瘤學、神經病學、皮膚病與性病學、麻醉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眼科學等16個重點學科;內科學腎病和血液病2個重點培育學科;周圍血管病與腫瘤介入診療技術、醫院感染管理、、臨床病理、血液透析和重癥監護病房6個衛生廳質量控制中心以及、甲狀腺疾病、艾滋病免疫學、介入治療與器材開發等13個級重點實驗室。
目前醫院擁有多臺國際先進的大型檢測、診斷、治療儀器設備,包括東北地區首臺PET-CT、高能電子直線加速器、磁共振、雙源CT、64層螺旋CT、SPECT、DSA、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等一大批高精尖儀器。
近十年來,醫院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設備更新引進、加強學科建設的基礎上不斷開展高新醫療技術,共獲國家及省市各級研究課題890余項,獲資助金額7000多萬元;共獲得xxx科技進步二等6項、三等1項;中華醫學科技二等3項,三等4項;教育部科技3項;省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13項;2006年國際和國內論文總數在排名前20位的全國醫療機構中居第17位。
醫院作為中國醫科大學的臨床學院,為全國各地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專家、教授和醫學人才,其中許多已經成為著名的醫學專家和醫療機構的領導。醫院現有臨床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0個,學科博士點2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6個,學科碩士點28個。每年承擔320余名碩士生,130余名博士生和博士后流動的培養任務,以及中國醫科大學近千名本科生和生的教學和實習任務,是中國醫科大學的主要教學和實習之一。
多年來醫院一直“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重視技術創新,強化科學管理,實行優質服務;醫院先后多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文范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全國醫院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崗位技能競賽金單位等榮譽稱號。全院人員正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精湛的醫療技術、的醫德風范,竭誠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一流的醫療保健服務。
中國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
中國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是一所現代化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承擔著東北、華北和內蒙地區部分重癥患者的會診、急救和培干等多重任務。醫院南湖院區位于沈陽市和平區三好街,滑翔院區位于沈陽市鐵西區滑翔,總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2.8萬平方米。
醫院前身是由英國蘇格蘭于1883年在沈陽興建的東北xxx家西醫院,即盛京施醫院;1948年被中國醫科大學接管,更名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1969年遷至遼寧西部朝陽地區;1983年醫院重返沈陽;2002年醫院全面接管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成立滑翔院區;2003年醫院恢復“盛京醫院”名稱。
醫院現有職工34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91人;設醫療、醫技科室69個;病床3000張;年門急診量215萬余人次,年住院人數8萬余人次,年手術量3.9萬余例;病人平均住院日11天。醫院固定資產總額19.6億元,擁有各種先進的診治設備5000余臺(套),包括東北地區首臺3.0T核磁共振、64排CT、PET-CT、X線刀、直線加速器、3D-4D彩超、伽瑪刀和共聚焦纖維電子內鏡等。
盛京醫院素以精湛高超的醫療技術和齊全完善的學科特色聞名于東北地區。醫學影像與核醫學專業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外科學、影像醫學、兒科學是重點學科;嗓音喉病診治中心、產前診斷中心、內鏡診治中心、肝病診治中心、醫學影像質量控制中心、婦科疾病質量控制中心等10余個省級中心和中國醫科大學康復醫學中心設在該院;新生兒急救中心為全國四大急救中心之一;小兒外科為東北地區xxx的疾病診治中心;感染科為東北地區感染病專業xxx博士學位授權學科。近年來,許多學科或專業已躋身乃至東北地區的優勢學科行列,尤其是肝膽胰腺、微創、泌尿、心臟、脊柱和手足外科,消化、心血管內科,血液病治療中心等優勢凸顯。腫瘤治療中心、康復醫學中心、疼痛科、醫療美容整形科和心理、寧養(臨終關懷)等學科亦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醫院每年開展醫療高新技術百余項,其中成功開展了中國醫科大學首例原位心臟移植、省內首例斷臂再植、東北首例聯體嬰兒分離術、全國首例高危孕婦心臟二次換瓣手術、世界首例肺組織瓣代氣管、食管等高新醫療技術。
醫院擁有39個博士學位授予學科,每年承擔著30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500余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任務;承擔著中國醫科大學印度留學生班、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及兒科方向、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及病理方向、醫學影像專業、學專業等1500余名學生的臨床課、課間實習及畢業實習教學任務。
醫院設有衛生部小兒先天畸形重點實驗室及省教育廳影像重點實驗室,13個xxx新藥臨床試驗研究,14個臨床醫學研究室、中心實驗室和動物試驗中心。近年來,先后承擔了xxx和部、省、市級科技攻關課題共500余項,有150余項科研獲得了國家、部、省、市級科技進步。醫院還編輯出版了《國際兒科學》、《中國小兒急救醫學》、《中國臨床醫學影像》、《實用藥物與臨床》、《現代醫院管理》等重要期刊,均在全國發行。
醫院已與美國、日本、英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關系,每年接待來院交流的專家百余人次,并選派優秀技術出國學習深造。同時醫院已全面完成了醫療、管理和網絡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信息化、數字化醫院建設,被衛生部授予“數字化建設示范醫院”。
“面向世界、爭創一流”是盛京醫院教職員工共同的;“團結敬業,嚴謹求實,守信,技精圖強”是每個教職員工恪守的醫院。具有鮮明特色的醫院文化,使盛京人煥發出極大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醫院率先進入全國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行列,先后40余次榮獲國家、省、市各級各類榮譽稱號,成為衛生系統優質服務的一面旗幟。
中國醫科大學第三臨床學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滑翔院區)坐落于沈陽市鐵西區滑翔 39 號,占地面積 6 萬平方米。前身為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2002 年由中國醫大附屬盛京醫院接管,更名為盛京醫院滑翔院區。其行政、業務管理、人才資源、設備利用以及物質供應等 , 全部實行由盛京醫院統一管理。
中國醫科大學康復治療中心設在盛京醫院滑翔院區,目前是東北地區大型綜合醫院中規模xxx,開展康復治療項目最全,治療條件xxx,治療水平最高的學科之一。配有各種最先進的成套、系統的康復儀器和和康復訓練設施, 應用現代康復和治療技術 , 可為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小兒腦癱及其他較復雜疾病的康復治療提供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血液病治療中心由血液科、小兒血液科、造血干細胞移植室、血液研究室和臍血干細胞庫組成。是目前遼沈地區技術實力xxx、檢測設備最全、床位最多的中心。對惡性血液病包括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治達國內先進水平,尤其兒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療已取得優異。該中心率先在省內開展了異基因造血干細胞和臍血干細胞移植技術,治療和兒童惡性血液病及淋巴瘤成效顯著。省內首例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無病已超過 7 年。
腫瘤治療中心由放療專業和化療專業組成,具有美國 Varian 公司和 SIMENS 公司最新型直線加速器,美國 CMS 治療計劃系統,在東北xxx開展了國際上最先進的調強放射治療技術,極大提高了腫瘤組織的照射劑量,降低了周圍臟器的照射劑量,xxx限度地了周圍重要臟器和組織,填補了多項省內空白。采用的化療方案,緊跟美國 NCCN 最新腫瘤治療指南,與美國 ASCO 和我國 CSCO 會議提供的抗腫瘤治療同步,針對患者的病情及自身特點制定個性化方案。遵照循證醫學原則,走綜合治療道,xxx限度提高了腫瘤患者的緩解率和治愈率。
微創婦科在中華醫學會婦科內鏡學組、微創婦科奠基人王永來等專家的帶領下,以婦科內鏡技術為主要手段,主要開展了全腹腔鏡或腹腔鏡陰式聯合各種微創手術及宮腔鏡診療術,手術安全、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為廣大婦科患者帶來了。
整形美容科擁有目前國際美容系統等一系列頂尖的醫療設備,其中在 激光微創治療下肢靜脈曲張、血管瘤手術治療、各種燒燙傷瘢痕治療、乳腺美容手術及各種顏面部美容手術已達到一定規模, 在東北地區處于xxx水平。
神經內科能夠熟練診治各種神經內科的常見疾病,并以腦血管病的綜合診治為特色,同時對神經科的疑難雜癥具有較高診治水平;
內科以呼吸、循環、消化為重點,外科以普通外科為重點,對常見病和多發病進行診治。血液透析室的血液透析機也由原來的 9 臺增加到 20 臺,并配備專門為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尿毒癥患者做血液透析的進口透析機,可滿足不同患者就醫需求。
中國醫大附屬盛京醫院滑翔院區將秉承盛京醫院優良傳統,以病人為中心,突出優勢,蓬勃發展 , 為遼沈人民的健康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中國醫科大學第四臨床學院
中國醫科大學第四臨床學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是一所集醫、教、研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甲等醫院,是、沈陽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商業保險定點醫院,沈陽鐵局統籌區職工醫療保險定點單位。
醫院由崇山院區、和平院區、太原院區、棋盤山院區四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1.9萬平方米,現床位1122張,在職職工175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988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189人,具有博士、碩士學歷者百余名。北院區即院部所在地,地處沈陽市于洪區崇山東4號,柳條糊立交橋畔,床位500張,在不斷加強大型綜合性醫院建設的基礎上,突出對各種腫瘤疾病診治特色;南院區地處沈陽市和平區新華11號,位于繁華的和平廣場附近,床位300張,突出對各種眼科疾病診治特色;東院區位于風景優美的東陵區雙園,床位200張,是一所突出診治各種結核病、疾病為特色的專科醫院;西院區位于沈陽市和平區北五馬六號,臨近繁華的太原街商業區,正在籌建專業的老年病醫院。四個院區交通便利,地理優越,并設有穿梭巴士來往于四個院區,方便患者就醫。
醫院專業特色鮮明,綜合實力強大。醫院成立以來,相繼引進了一批帶頭人、具有學術專長的各類人才和博士生、碩士生導師,不斷充實醫院的技術力量。醫院科系齊全, 設有34個臨床科室和醫劑科室5個,中心實驗室1個。設備先進,擁有西門子十六排螺旋CT、DAS血管造影系統、彩色超聲診斷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電子胃鏡、腸進鏡、美國瓦里安23EX直線加速器等大型設備。
中國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
中國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本鋼總醫院)系xxx甲等醫院,是市xxx成功開展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冠狀動脈造影+PTCA+支架術、腎臟移植手術的醫院。醫院始建于1916年,近百年的風雨歷程使本鋼總醫院從兩個診所、5名醫生、45張床位發展為今天設施先進、專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集醫療、預防、科研、教學、急救、康復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醫院。 醫院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9.29萬平方米,床位近1000張;醫院在職員工1500余人,其中博士6人、碩士研究生60人,有19位專家被中國醫科大學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有5人次享受國務院津貼,有63人享受本鋼有突出貢獻技術人才勵津貼;醫院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中醫科、皮膚科等臨床一級學科,下設32個臨床二級科室,其中骨外科是市xxx的省級重點專科,有11個臨床二級科室被確定為中國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醫院還設有放射線、CT、MR、檢驗科、功能科、藥學部等醫技科室11個;同時,醫院還擁有機構完善的預防系統和功能完備的大型綜合門診部及專科門診:其中中心門診一樓為急診急救區,二樓為普通診區,三樓為專家診區;北地門診設有糖尿病治療中心、口腔治療中心和腎病治療中心;平山門診為中醫特色專科門診。
醫院投入巨資先后引進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西門子16層螺旋CT,荷蘭飛利浦超導核磁共振影像診斷系統,美國柯達CR數字排片系統、日本7170A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荷蘭飛利浦V-5000血管造影機等一批現代化醫療設備,目前,醫院設備資產已達8500萬元,先進的醫療設備為高新科技攻關和高新技術項目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帶動了醫療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和利用,為臨床診斷的高效、準確和患者的檢查治療提供了安全可靠的。
中國醫科大學第六臨床學院
中國醫科大學第六臨床學院(市中心醫院)始建于1924年,于1927年正式遷入現址開診,為南滿洲鐵株式會社醫院。新中國成立后,醫院先后更名為新華醫院、市立醫院、醫學院附屬醫院,1986年命名為市中心醫院、中國醫科大學教學醫院。2003年醫院被確定為中國醫科大學第六臨床學院暨研究生培訓。
醫院已經走過了80年的風雨歷程。80年來,醫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建國初期僅有的92名醫務人員、150張病床,發展到今天擁有1968名員工、1000余張病床,成為設備先進、技術雄厚、優美的大型綜合性國家甲等醫院。
醫院現有高級醫療技術人員235人,其中享受特殊津貼專家10人、碩士生導師10人、中國醫科大學兼職教授98人,有博士、碩士畢業生70余人。醫院年門診總量為73萬余人次,年出院病人總數為2萬余人次。醫院先后從美國、、荷蘭等國家引進核磁共振、螺旋CT、E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大型生化分析儀、計算機放射線成像系統、瓦里安直線加速器、六人艙高壓氧、蔡氏手術顯微器械、奧林巴斯胃腸鏡、全自動數字胃腸機、小王子碎石機等一大批先進醫療設備。醫院還率先在東北地區成立了xxx臨床靜脈輸液配置中心。
2001年,醫院組建了集18家醫療單位為一體的“中心醫院醫療集團”,方便、快捷、高效地服務于地區的廣大患者。醫院先后與美國醫院結為友好醫院,與積水潭醫院、安貞醫院、天壇醫院、兒童醫院建立了醫療協作醫院。
醫院以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兒內科、神經內科等省、市重點專科為龍頭科系,帶動了兒外科、血液科、風濕免疫科等臨床各專業的發展,成為遼南地區獨樹一幟的專業科系,全面促進和加速了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近五年,醫院已有50余項科技榮獲國家、省、市科技進步,醫護人員發表學術論文千余篇,20余個科室近百項新技術、新項目廣泛應用于臨床。
普外科在地區率先開展了肝葉切除術、胰12指腸切除術、低位直腸癌保肛根治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血管外科開展的腹主動脈瘤轉流術、髂股動脈轉流術;心胸外科較早開展了體外循環下心臟瓣膜置換術、先天性心臟畸形矯治術、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體外循環下肺癌根治術;神經外科參加國家“十五”攻關項目,經鼻蝶竇腦垂體瘤切除術、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顱內動脈瘤及血管畸形栓塞術、脊髓腫瘤及腦干旁腫瘤切除術;泌尿外科開展的腎臟移植術、膀胱全切回腸帶膀胱術、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兒外科開展的閉鎖、先天性巨結腸及膽道各種先天畸形手術;骨外科開展的各種人人工關節置換術、頸椎病前后入開窗減壓術、關節鏡下各種手術等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填補了地區的醫療空白。心內科的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經皮冠脈內支架術、經皮房缺、室缺傘堵術等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方便了患者就醫。消化內科經內鏡介入治療術達到同行業xxx水平;腫瘤科開展的規范化腫瘤治療,深受患者信賴;神經內科完善卒中監護單元技術,與急診科、介入科、康復科、影像科、檢驗科合作,利用醫療資源為患者服務。醫院在危重患者搶救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急診科與ICU、CCU共同打造醫院的綠色生命通道,了無數垂危患者的生命。
醫院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通過對人才的教育和培養,醫院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建名牌的發展道,實現了創建名牌醫院、創立名牌專科、樹立名牌醫生的“三名”奮斗目標。目前醫院有三個科室被命名為市“知名科室”、7人被授予市“知名專家”榮譽稱號。近年來,醫院不斷向學習型醫院發展,加大對科技帶頭人的高素質培養和高水平培訓,鼓勵醫護人員開展醫學研究,每年都拿出大額勵基金,重科研上有貢獻的醫護人員,使醫院的科技斐然。醫院加大對優秀人才的引入,注重發揮他們的技術專長,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使其心地投入到醫院的發展和建設中。目前,醫院有18人擔任省市醫學會各分會的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奠定了醫院在醫療衛生界的學術xxx地位。
1999年,中心醫院躋身市衛生行業xxx一家全國首批“文明單位”的光榮行列之后,于2000年以來又連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 “行風建設標兵單位、優質服務二十佳單位、思想工作先進單位”、“市先進集體、先進單位、文明建設‘八風’之一‘院風風頭’單位”等幾十項榮譽稱號。
中國醫科大學第七臨床學院礦務局總醫院始建于1907年,坐落于市中央大街。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是首審合格的甲等醫院。2003年被中國醫科大學定為第七臨床學院,同時定為中國醫科大學研究生培訓。
礦務局總醫院是由總院及西露天分院、老虎臺分院、勝利分院、機修分院組成的醫療集團。總醫院占地面積5.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1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百分之百,為省、市花園式單位。5座醫療建筑大樓結構布局合理,1號樓為門診大樓、2號樓為外科系住院大樓、3號樓為婦產科、五官科住院大樓、4號樓為兒科(綜合)住院大樓、5號樓為內科系住院大樓。 2006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的10層內科住院大樓是按照現代醫學發展要求,以國際標準設計和高材質建設的精品大樓。總醫院病床870張,年門診量達50萬人次,年住院量近3萬人次。總醫院員工1254人,現有高級職稱168人,中級職稱47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9人,中國醫科大學兼職教授、副教授73人,碩士研究生21人,在讀博士、碩士40人,市學科帶頭人18名。市級重點專科11個。監察局遼寧礦山醫療救護分中心與培訓,東北創傷外科研究所,中華醫學會東北煤礦創傷學會,市腦血管病研究所,市臨床創傷研究所,市臨床病理質控中心等均設在這里。
醫院與服務功能相配套的大型醫療設備有:美國GE1.5場強MR、0.5場強MR。東芝64排CT、西門子16排CT。西門子DSA系統,西門子直線加速器,、血液透析機、美國史賽克腔鏡系統、日本歐林巴斯H-260電子內窺鏡系列。西門子DR數字攝影系統、AGFACR數字攝影系統,東芝數字胃腸機、西門子鉬靶機。美國貝克曼LX-200型、日本日立717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BD-鳳凰100型全自動微生物系統工作站、全自動酶免疫分析系統,法國思達高SPR型全自動血凝儀,美國ACCESS全自動微粒免疫檢測系統。美國產彩超系列,單人、多人高壓氧倉等。原值50萬元以上大型醫療設備30多臺(件)。萬元以上醫療設備683臺(件)。總醫院固定資產3.7億元。
多年來,總醫院“科技興院、技術進步”的戰略發展目標,技術建設以煤礦創傷為主,臨床各專業綜合發展,全面提高救治能力和診療水平,醫療技術在地區處于xxx地位。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就開創了心胸外科、整形外科手術。1953年開展“人體血漿做葡萄球菌凝固酶試驗”,填補國內空白。七十年xxx展同體斷趾(肢)移植術,達到國內、省內先進水平。同時,率先在省內開展腎移植術,血液透析技術。八十年代顯微外科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神經移植、皮瓣移植、游離大網膜移植等手術已進入成熟階段。同期開展的“內翻拉下法保留治療直腸癌手術”填補省內空白。體外循環下人工心臟瓣膜替換術填補市空白。全面開展微創手術和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顱內動脈瘤和顱內血管畸型的介入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手術、顱內動脈瘤顯微外科夾閉術均處于xxx地位。1997年,我院率先在開展單腔、雙腔xxx起搏器安置術。現在,通過DSA心血管介入治療,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和支架介入術、射頻消融術等已形成常規。多種神經外科顯微手術,各種人工關節置換術,肝膽胰手術,各種斷流、分流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單瓣膜置換術、腹腔鏡、膽道鏡、關節腔鏡等微創手術日臻成熟。血管內介入椎動脈狹窄支架成型術、皮瓣治療深層燒傷、下肢動脈閉塞取栓及支架術,人工血管旁移植術,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術、全喉切除及發音再造、角膜移植、人工晶體植入術以及影像、檢驗、病理等檢測診斷技術等均站在市醫療技術的前沿。
近十幾年來,總醫院科技斐然。獲省、部級科技5項,市科技12項,市衛生系統科技70項。獲國家專科2項,著書57本,在xxx醫學刊物上發表論文242篇。參加國際醫學學術會交流論文9篇。 醫院帶教學歷史悠久。1910年建“婦養成所”(護校)附屬醫院,以后更名為“礦務局衛生學校”,與醫院結伴近百年,至2002年脫離醫院,但師資及教學實習仍由我院承擔。1959年創辦“業余醫學院xxx分院”并附設我院,后改名“煤礦業余醫學院”,至1966年停辦。共培養畢業生500多名。1976年經批準又開辦“礦務局醫學專科學校”,共一期二班近80名學生畢業。自五十年代起,醫院承擔沈陽藥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醫科大學、醫科大學、華北煤炭醫學院、遼寧醫學院等多所院校的畢業生臨床實習任務。
礦務局總醫院服務于企業,面向社會,承擔救死扶傷的責任和義務。幾十年來,多次參與地區重大、群體工業外傷和重大公衛突發事件的救治,搶救成功率在同期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多次受到市人民的表彰和表揚。幾十年來,先后派出農村廠礦巡回醫療隊近150批,派出醫護人員近4000人次,無償支援藥品和衛材累計達500多萬元。海城、地震,醫院在上級要求下,先后派出4批計91人的醫療隊趕赴地震災區搶救治療。同時分批收治地震傷員202名,治療時間最長達一年之久。從1972年起擔負國際援外任務,共派出援助也門醫療隊16期計38人。分布在也門國5個地區進行醫療服務,受到當地人民歡迎和稱贊。
近年來,醫院先后獲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省誠信醫療衛生單位、省標兵單位、省文明醫院、省愛嬰醫院、思想工作先進單位及市、礦業集團公司多種榮譽稱號。
中國醫科大學第八臨床學院
中國醫科大學第八臨床學院(鞍鋼總醫院)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甲等醫院,是中國醫科大學第八臨床學院暨中國醫科大學研究生培養。
醫院現有職工1340人,其中副主任醫師以上247人;博士及碩士研究生42人,碩士生導師7人;床位820張。醫院固定資產3.16億元,專業設備價值1.77億元。擁有1.5T磁共振成像系統、64排VCT 數字平板血管造影機、流式細胞儀、手術系統、血管內超聲等先進醫療設備 400 余臺件。醫院的手術室、ICU、CCU、導管室、中藥制劑室、檢驗科的實驗室均為層流凈化 HIS、LIS、PACS 及辦公自動化系統全面運行,實現了數字化醫院。
心臟內科、影像中心、泌尿外科、心胸外科、骨科、麻醉科、腎臟內科、內分泌內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檢驗科、 ICU 病房是醫院的重點專科。心內導管室在專業質控檢查中名列xxx;影像中心、病理科是 一單通單位;泌尿外科是國家衛生部確定的 5 家獲準開展腎臟移植技術單位之一,擁有從配型、取腎、移植到血藥濃度監測等完整的腎臟移植術。心臟內科開展心臟病介入治療3400余例,技術水平位于本地區前茅;心臟外科開展手術2100余例,其中心臟移植手術1例,冠脈搭橋手術200余例。肝臟移植、手術下顱內腫瘤切除、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64排VCT血管造影三維重建、膠囊內鏡檢查、流式細胞儀檢測、血管內超聲應用等一批先進技術填補了地區的空白。
醫院的科研工作碩果累累。僅2007年就有15項科研獲,其中獲中國冶金醫學二、三等各1項,獲市科技進步一等1項、二等4項、三等8項。
醫院十分重視改進服務作風。在全院開展 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善服務作風 大討論和優質服務百日行活動,贏得了廣大患者的認可和支持,融洽了醫患關系。
醫院還先后榮獲 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誠信服務杯競賽標兵單位等榮譽稱號。
中國醫科大學第九臨床學院
中國醫科大學第九臨床學院(市中心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為一體,市直xxx的一所綜合性甲等醫院,是中國醫科大學第九臨床學院,中國醫科大學研究生培養,衛校教學,市急救中心,市醫結合研究所和市公害病研究所所在地。
醫院始建于1954年,設有臨床科室43個,醫技科室24個,編制床位1141張,年門診量57余萬人次,收治病人3.02萬人次。醫院現有員工181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553人,高級、 副高級職稱19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人。醫院資產總值3.8億元,擁有當前較先進的1.5T超導核磁共振、電子直線加速器、多排螺旋CT、C字臂X光機、CR數字化處理機、準激光治療儀、多波長治療儀、三維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大型儀器設備80余臺(件)。醫院占地面積3.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8萬平方米;新建成的建筑面積4萬余平方米的現代化的綜合教學住院大樓功能齊備,設施一流,實現了中央空調、中央供氧、中央吸引,并設有氣動物流裝置和樓宇系統。醫院全部實現了計算機網絡化綜合管理
近年來,醫院踏實踐行“科技興院、質量強院”戰略,不斷強化專業技術特色,以在市內占xxx技術優勢的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循環內科、婦科、兒科、眼科為主導,成功開展了心臟旁搭橋術、腎臟移植術、背闊肌游離肌皮瓣移植術、經橈動脈穿刺行冠脈造影PTCA支架置入術、關節鏡治療膝關節損傷、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青光眼減壓閥植入術治療難治性青光眼、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體外沖擊波氣壓彈道碎石術等新技術70余項。中醫科為省級重點專科,并建有省內xxx血液流變學二級實驗室。醫院先后取得省、市級科技進步44余項,在省級以上發表論文400余篇;注重人才培養和科技隊伍建設,先后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50余人,引進副高級以上科技人才16名。
醫院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首批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行風建設衛生系統優質服務標兵單位”、“省誠信單位”、等榮譽稱號,醫院文化建設被評為國家管理創新二等,省一等。
中國醫科大學第十臨床學院
中國醫科大學第十臨床學院(阜新礦業集團總醫院)始建于1938年,前身為滿洲炭業株式會社阜新礦業所中央病院,xxxxxx勝利后,由冀、熱、遼接收醫院。起初為陸軍醫院,后來為八軍第68團附屬醫院、新四軍三師后方醫院。1946年1月,接管醫院。被辟為“54后方醫院”。 1948年阜新解放后,醫院隸屬阜新礦務局。先后更名為阜新煤礦職工醫院、阜新礦務局總醫院、阜新礦業集團總醫院。
經過近七十年的建設,醫院已經由當初的日本軍國的殖民醫院發展成為學科門類齊全、醫療技術精湛、設備先進、人才雄厚集醫療、科研、教學、保健于一體的國家甲等醫院。現有職工1100人,其中高級職稱180余人,市級以上專家、拔尖人才30余人。醫院現今占地面積7.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萬㎡。設有臨床醫技科室40個,下轄分院10家。總醫院床位1000張。年門診量35萬人次,出院病人3萬人次。開展手術8000余例。醫療水平處于阜新地區xxx水平。醫院技術建設以創傷急救為主,多次承擔重大事故的傷員救治工作。在突發事故中快速及時的院前急救、科學合理的院內救治、措施得當的善后處理及視傷員生命勝過一切的人性化得到了地區、百姓的高度信任。幾十年來,醫院各個學科得到了均衡發展。胸心外科開展腋下小切口實施法魯氏四聯癥,ICU應用連續床旁靜靜脈血液透析濾過系統,糾正的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治療 ARDS 、 MOF等危重病,骨外科開展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等技術達到了省內xxx水平。
醫院六十年代成為中國醫科大學的教學,2005年成為中國醫科大學第十臨床學院。醫院秉承中國醫科大學的嚴謹學風,結合醫院的實際,積極開展科研項目。醫院2004年開展的《阜新地區低成本高血壓綜合干預》被列為重大科技公關課題,找到了一種低成本防治農村高血壓的方法,這將對我國農村高血壓、腦卒中的防治起到巨大的指導作用。
醫院把企業管理的融入醫院管理之中,在人事管理、醫療模式、服務的中,敢為人先,大膽創新,探索出了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醫院運作機制。取得了了豐碩的。藥品占業務總收入比例僅40%,平均住院日9.1天。門診人均醫療費用69元,平均住院費3900元。為阜新及周邊地區的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優質、便捷、文明、高效的醫療服務。為緩解地區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又使醫院在短期內實現了高速發展。近幾年醫院先后榮獲全國文明醫院。全國扶貧助殘先進單位,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文明單位、優秀醫療保險點醫院等榮譽稱號39項。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