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準化期貨合約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標準化期貨合約

      概念

    期貨合約期貨交易的買賣對象或標的物,是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商品的標準化合約。期貨價格則是通過公開競價而達成的。

       主要特點

    1、期貨合約的商品品種、數量、質量、等級、交貨時間、交貨地點等條款都是既定的,是標準化的,xxx的變量是價格。期貨合約的標準通常由期貨交易所設計,經國家監管機構審批上市。

      

    2、期貨合約是在期貨交易所組織下成交的,具有法律效力。期貨價格是在交易所的交易廳里通過公開競價方式產生的。國外大多采用公開喊價方式,而我國均采用電腦交易。

      3、期貨合約的履行由交易所,不允許私下交易。

      

    4、期貨合約可通過交收現貨或進行對沖交易履行或解除合約義務。

       組成要素

      交易品種

      交易數量和單位

      最小變動價位,報價須是最小變動價位的整倍數。

      

    每日價格xxx波動,即漲跌停板。當市場價格漲到xxx漲幅時,我們稱漲停板,反之,稱跌停板。

      

    合約月份

      交易時間

      

    最后交易日

      交割時間

      交割標準和等級

      

    交割地點

      

      

    交易手續費

      交易價格(合約中xxx可變的變量)

       種類

      1)商品期貨合約

      

    農產品期貨: 1848年CBOT(美國商品交易所)誕生后最先出現的期貨品種。主要包括小麥大豆玉米谷物;棉花咖啡、可可等經濟作物木材、天膠等林產品。

      金屬期貨:最早出現的是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銅,目前已發展成以銅、鋁、鉛、鋅、鎳為代表的有色金屬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兩類。

      

    能源期貨:20世紀70年代發生的石油危機直接導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貨的產生。目前市場上主要的能源品種有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等。

      

    2)金融期貨合約: 以金融工具作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

      

    外匯期貨: 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浮動匯率制引發的外匯市場劇烈波動促使人們尋找規避風險的工具。1972年5月商業交易所率先推出外匯期貨合約。目前在國際 外匯市場上,交易量xxx的貨幣有 7種,美圓,馬克,日圓,英鎊,法郎,圓和法國法郎。

      

    利率期貨:1975年10月期貨交易所上市國民抵押協會債券期貨合約。利率期貨目前主要有兩類--短期利率期貨合約和長期利率期貨合約,其中后者的交易量更大。

      

    股指期貨:隨著證券市場的起落,投資者迫切需要一種能規避風險實現保值的工具,在此背景下1982年2月24日,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現在全世界交易規模xxx的股指合約是 商業交易所的 SP500指數合約。

      

    2010年3月26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做出批復,同意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滬深300股票指數期貨合約。隨后中金所正式公布關于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上市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公布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

       作用

    一是吸引套期保值者利用期貨市場買賣合約,鎖定成本,規避因現貨市場的商品價格波動風險而可能造成損失。

      

    二是吸引投機者進行風險投資交易,增加市場流動性。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1644/

    (30)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