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經225股指期貨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日經225股指期貨

      簡介

    1986年9月3日,日經225指數期貨在新加坡金融期貨交易所(SIMEX)交易。

      

    日本于80年代初期即已了其證券市場,允許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股市。但是,其股指期貨合約卻首先出現在海外,按照日本當時的證券交易法,證券投資者從事期貨交易被。所以,當時的日本證券市場并不具備推出股指期貨交易的法律條件。而且,按照當時的證券交易法,日本國內的基金是被投資SIMEX的日經225指數的,只有美國歐洲機構投資者利用SIMEX的日經225股指期貨合約對其投資于日本的股票進行套期保值。本國的機構投資者明顯處于不利。基于這樣的原因,1987年6月9日,日本推出了xxx支股票指數期貨合約---50種股票期貨合約,受當時證券交易法現金交割的,50種股票期貨合約采取現貨交割方式,以股票指數所代表的一攬子股票作為交割標的。

      

    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首開先河,于1986年推出了日本的日經225指數期貨交易,并獲得成功。而日本國內在兩年以后才由大販證券交易所(OSE)推出日經225股指期貨交易。1990年,美國的商業交易所(CME)也推出日經225指數期貨交易,形成三家共同交易日經225指數的局面。而在競爭中,由于新加坡推出較早已形成一定優勢,因此一直保持xxx地位。直到1995年初英國皇家巴林銀行期貨交易員尼克里森因在投機日經225指數中的違規操作而導致巴林銀行倒閉事件發生后,市場對SIMEX的日經225指數產生了信心危機,資金才又開始回流日本市場,OSE才趁機奪回了主導權。從某種意義上說,巴林事件的發生也是OSE與SIMEX市場競爭的結果。為了爭奪OSE的市場份額,SIMEX不惜放松對市場的,在巴林銀行持倉已明顯偏高的情況下,不做及時的處理,直接導致了巴林銀行的巨額虧損。如果SIMEX采取有效辦法市場競爭,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那幺新加坡完全有可能在日經225指數期貨市場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但是總的來說,日本在本土推進日經225股指期貨交易時長期還是處于尷尬地位。從2005年的數據來看,全球日經225指數期貨市場中,日本本土只占有55.05%的份額。2005年新加坡的日經225指數期貨價格嚴重影響著日本本土的日經225指數價格,新加坡的日經225擁有了很大程度的定價權

       詳細信息

      附:日經225指數期貨合約

      交易所

      大阪證券交易所(OSE)

      合約大小

      1000倍x日經225股價指數期貨

      代號

      JNI

      合約月份

      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之中最近的五個月份

      最小跳動點

      10點 = 10,000日圓

      時間()

      上午8:00-10:00 下午11:30-14:10半日8:00-10:10

      金

      采取SPAN金制度(請參考本公司之通知)

      最后交易日

      各合約月份第二個星期五之前一個交易日(假日提前一天)

      最后結算價

      依最后交易日的翌日早上,日經225指數的225支成分股開盤價來計算。

      停板幅度

      2萬點以下1,000點;

      2萬點以上-3萬點以下1,500點;

      3萬點以上-4萬點以下2,000點;

      4萬點以上2,500點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3853/

    (27)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