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編輯心臟病是一類涉及心臟或血管的疾病。CVD包括冠心病,例如心絞痛和心肌梗塞(通常稱為心臟病發作)。其他CVD包括中風、心力衰竭、高血壓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異常心律、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心臟炎、主動脈瘤、外周動脈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靜脈血栓形成。
潛在的機制取決于疾病。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和外周動脈疾病涉及動脈粥樣硬化。這可能是由高血壓、吸煙、糖尿病,缺乏運動,肥胖,高膽固醇,不良飲食和過量飲酒等引起的。高血壓估計約占CVD死亡的13%,而煙草占9%,糖尿病占6%,缺乏運動占6%,肥胖占5%。風濕性心臟病可能是未經治療的鏈球菌性喉炎。
據估計,高達90%的CVD是可以預防的。預防CVD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改善危險因素:健康飲食、鍛煉、避免吸煙和限制酒精攝入。治療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血脂和糖尿病也是有益的。用抗生素治療患有鏈球菌性喉炎的人可以降低風濕性心臟病的風險。在健康狀態下使用阿司匹林的益處尚不清楚。
在非洲以外的世界所有地區,心血管疾病都是主要的死亡原因。CVD造成的死亡總數從1990年的1,230萬人(25.8%)上升至2015年的1,790萬人(32.1%)。CVD?在特定年齡段的死亡更為普遍,并且還在增加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而自1970年代以來,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比率都在下降。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在男性中占CVD死亡的80%,在女性中占CVD死亡的75%。大多數心血管疾病影響老年人。在美國,年齡介于20歲至40歲之間的人中有11%患有CVD,而40歲至60歲之間的人中有37%處于60至80歲之間的人中,有71%的人患有CVD。發達國家死于冠狀動脈疾病的平均年齡約為80歲,而發展中國家約為68歲。與女性相比,男性的疾病診斷通常早七至十年。
心臟病種類
編輯- 冠狀動脈疾病(也稱為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臟病)
- 周圍動脈疾病?-向手臂和腿部供應血液的血管疾病
- 腦血管疾病?–向大腦供血的血管疾病(包括中風)
- 腎動脈狹窄
- 主動脈瘤
還有許多涉及心臟的心血管疾病。
- 心肌病?–?心肌疾病
- 高血壓心臟病?–繼發于高血壓或高血壓的心臟疾病
- 心力衰竭?-由心臟無法向組織提供足夠的血液以滿足其代謝要求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
- 肺源性心臟病?-呼吸系統受累導致心臟右側衰竭
- 心律失常?–?心律異常
- 炎性心臟病
- 瓣膜性心臟病
- 先天性心臟病?–出生時存在心臟結構畸形
-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心臟肌肉和閥門損壞是由于風濕熱引起的?化膿性鏈球菌一組鏈球菌感染。
心臟病預防
編輯如果避免確定的危險因素,則高達90%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的。當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措施包括:
- 煙草戒煙和二手煙的回避。戒煙可將風險降低約35%。
- 低脂、低糖、高纖維的飲食,包括全谷物,水果和蔬菜。飲食干預可在一年內有效降低心血管危險因素,但不確定此類干預的長期效果及其對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影響。
-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2小時30分鐘)的中等運動。
- 將飲酒量限制在建議的每日攝入量內;適度飲酒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25-30%。然而,在基因上傾向于減少飲酒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較低,這表明酒精本身可能沒有保護作用。過量飲酒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飲酒會導致飲酒后第二天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
- 如果血壓升高,則降低血壓。血壓降低10 mmHg可使患病風險降低約20%。
- 降低非HDL膽固醇。?他汀類藥物治療可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約31%。
- 如果超重或肥胖,則減少體內脂肪。減肥的效果通常很難與飲食變化區分開,有關減肥飲食的證據有限。在對嚴重肥胖者的觀察性研究中,減肥手術后的體重減輕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46%有關。
- 減少心理壓力。對于構成心理社會干預措施的不精確定義可能會使這項措施變得復雜。在先前患有心臟病的人中,精神壓力誘發的心肌缺血與心臟病風險增加相關。嚴重的情緒和身體壓力導致某些人出現一種稱為Takotsubo綜合征的心臟功能障礙。然而,壓力在高血壓中起相對較小的作用。特定的放松療法尚無明顯益處。
大多數準則建議結合預防策略。2015年的《 Cochrane評論》發現一些證據表明,旨在降低多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干預措施可能對血壓,體重指數和腰圍產生有益影響。然而,證據有限,作者無法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影響得出明確的結論。[107]對于沒有已知診斷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的成年人,尚未發現建議他們改善飲食和增加體育鍛煉的常規咨詢會顯著改變行為,因此不建議這樣做。另一項Cochrane評論認為,僅向人們提供心血管疾病風險評分可能會比??常規護理減少少量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但是,關于提供這些分數是否對心血管疾病事件有任何不確定性。目前尚不清楚牙周炎患者的牙科護理是否會影響他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