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資料
金融期貨交易的職能
金融期貨交易的重要職能在于提供套期保值的手段。金融期貨交易提供的套期保值,主要有兩種:
一、賣出套期保值(sell hedge)
該保值又叫空頭期貨保值,它是指利用利率期貨交易避免將來利率上升引起的持有債券的價值下跌或預定的xxx費用上升的風險;或者指利用外匯期貨交易避免將來外匯匯率下跌引起持有外幣資產的價值下跌,以及將來的外匯收入的價值減少的風險。
二、買入套期保值(buy hedge)
也稱多頭期貨保值,是指利用利率期貨交易避免將來利率下跌引起的債券投資的預定利益減少(債券的購入價格上升) 的風險;或者指利用外匯期貨交易避免將來外匯匯率上升引起以本幣計價的預定外匯支付額增加的風險(即要多付出本幣)。
三、直接保值(direct hedge)
四、相互保值(cross hedge)
是指期貨市場上沒有與需要保值的現貨相同的商品,就利用利率聯動關系最密切的商品避免風險。
上述職能由于期貨市場上交易的標準化,實際中難以充分實現,為此就須注意兩種風險:xxx,基準風險(basicrisk)。這是由直接保值與相互保值產生的風險,只是前者風險較小些,后者風險較大些。第二,收益曲線風險(yieldcurverisk)。這是因收付期不完全一致、收益曲線的變化產生的風險。
是指在一個公開、公平、高效、競爭的期貨市場中,通過集中競價形成期貨價格的功能。
交易制度
1.集中交易制度
金融期貨在期貨交易所或證券交易所進行集中交易。期貨交易所是專門進行期貨合約買賣的場所,是期貨的核心,承擔著組織、監督期貨交易的重要職能。
2.標準化的期貨合約和對沖機制
期貨合約是由交易所設計、經主管機構批準后向市場公布的標準化合約。期貨合約設計成標準化的合約是為了便于交易雙方在合約到期前分別做一筆相反的交易進行對沖,從而避免實物交收。
3.保證金制度
為了控制期貨交易的風險和提高效率,期貨交易所的會員經紀公司必須向交易所或結算所繳納結算保證金,而期貨交易雙方在成交或都要經過經紀人向交易所或結算所繳納一定數量的保證金。由于期貨交易的保證金比例很低,因此有高度的xxx作用。
4.結算所和無負債結算制度
結算所是期貨交易的專門結算機構。結算所實行無負債的每日結算制度,又被稱為“逐日盯市制度”,就是每種期貨合約在交易日收盤前規定時間內的平均成交價為當日結算價。與每筆交易成交時的價格作對照。計算梅格結算所會員賬戶的浮動盈虧,進行隨市清算。由于逐日定時制度以一個交易日為最長的結算周期,對所有的賬戶的交易頭寸按不同到期日分別計算,并要求所有的交易盈虧都能及時結算,從而能及時調整保證金賬戶,控制市場風險。
5.限倉制度
限倉制度是交易所為了防止市場風險過度集中和防范操縱市場的行為,而對交易者持倉數量加以限制的制度。
6.大戶報告制度
大戶報告制度是交易所建立限倉制度后,當會員或客戶的持倉量達到交易所所規定的數量時,必須向交易所申報有關開戶、交易、資金來源、交易動機等情況,以便交易所審查大戶是否有過度投機和操縱市場行為,并判斷大戶交易風險狀況的風險控制制度。
7.每日價格波動限制和斷路器規則
為防止期貨價格出現過大的非理性變動,交易所通常對每個交易時段允許的xxx波動范圍作出規定。一旦達到漲、跌幅限制,則高于、低于改價格的買入、賣出委托無效。
金融期貨對經濟功能
金融期貨市場有多方面的經濟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規避風險和發現價格。
(一)規避風險
20世紀70年代以來,匯率、利率的頻繁、大幅波動,全面加劇了金融商品的內在風險。廣大投資者面對影響日益廣泛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客觀上要求規避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及股價波動風險等一系列金融風險。金融期貨市場正是順應這種需求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因此,規避風險是金融期貨市場的首要功能。
投資者通過購買相關的金融期貨合約,在金融期貨市場上建立與其現貨市場相反的頭寸,并根據市場的不同情況采取在期貨合約到期前對沖平倉或到期履約交割的方式,實現其規避風險的目的。
從整個金融期貨市場看,其規避風險功能之所以能夠實現,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是眾多的實物金融商品持有者面臨著不同的風險,可以通過達成對各自有利的交易來控制市場的總體風險。例如,進口商擔心外匯匯率上升,而出口商擔心外匯匯率下跌,他們通過進行反向的外匯期貨交易,即可實現風險的對沖。其二是金融商品的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一般呈同方向的變動關系。投資者在金融期貨市場建立了與金融現貨市場相反的頭寸之后,金融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動時,則必然在一個市場獲利,而在另一個市場受損,其盈虧可全部或部分抵銷,從而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其三是金融期貨市場通過規范化的場內交易,集中了眾多愿意承擔風險而獲利的投機者。他們通過頻繁、迅速的買賣對沖,轉移了實物金融商品持有者的價格風險,從而使金融期貨市場的規避風險功能得以實現。
(二)發現價格
金融期貨市場的發現價格功能,是指金融期貨市場能夠提供各種金融商品的有效價格信息。
在金融期貨市場上,各種金融期貨合約都有著眾多的買者和賣者。他們通過類似于拍賣的方式來確定交易價格。這種情況接近于完全競爭市場,能夠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投資者對金融商品價格走勢的預期和金融商品的供求狀況。因此,某一金融期貨合約的成交價格,可以綜合地反映金融市場各種因素對合約標的商品的影響程度,有公開、透明的特征。
由于現代電子通訊技術的發展,主要金融期貨品種的價格,一般都能夠即時播發至全球各地。因此,金融期貨市場上所形成的價格不僅對該市場的各類投資者產生了直接的指引作用,也為金融期貨市場以外的其他相關市場提供了有用的參考信息。各相關市場的職業投資者、實物金融商品持有者通過參考金融期貨市場的成交價格,可以形成對金融商品價格的合理預期,進而有計劃地安排投資決策和生產經營決策,從而有助于減少信息搜尋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實現公平合理、機會均等的競爭。
影響金融期貨的因素主要有:國家經濟增長情況,貨幣供應量,通貨膨脹率,國際收支差額,國家貨幣、財政、外匯政策,國際儲備,心理因素等。
我們在分析具體某一品種金融期貨發展趨勢時,應結合上述情況靈活判斷。
金融期貨與商品期貨
最重要的在于持有成本,即將期貨的標的物持有至期貨契約期滿所需的成本費用,這成本費用包括三項:
1、儲存成本:包括存放標的物及保險等費用;
2、運輸成本;
3、融資成本:購買標的物資金的機會成本。
各種商品需要儲藏所存放,需要倉儲費用,金融期貨的標的物,無論市是債券、股票或外幣,所需的儲存費用較敵低,有些如股票指數期貨則甚至不需儲藏費用。除此之外,這些金融期貨的標的物不但倉儲費用低,若存放到金融機構尚有生息,例如股票有股利,債券與外幣均有利息,有時這些生息超過存放成本,而產生持有利益。 一般商品較諸金融商品另一項較大的費用是運輸費用,例如將玉米從愛荷華運到芝加哥,顯然較外幣或債券的匯費要高,有些如股價指數甚至是不用運費的。
金融與商品交易
金融期貨和商品期貨在交易機制、合約特征、機構安排方面并無二致,但二者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xxx,有些金融期貨沒有真實的標的資產(如股指期貨等),而商品期貨交易的對象是具有實物形態的商品,例如,農產品等;
第二,股價指數期貨在交割日以現金清算,利率期貨可以通過證券的轉讓清算,商品期貨則可以通過實物所有權的轉讓進行清算;
第三,金融期貨合約到期日都是標準化的,一般有到期日在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幾種。商品期貨合約的到期日根據商品特性的不同而不同;
第四,金融期貨適用的到期日比商品期貨要長,美國政府長期國庫券的期貨合約有效期限可長達數年;
第五,持有成本不同。將期貨合約持有到期滿日所需的成本費用即持有成本,包括三項:貯存成本、運輸成本、融資成本。各種商品需要倉儲存放,需要倉儲費用,金融期貨合約的標的物所需的貯存費用較低,有些如股指則甚至不需要貯存費用。如果金融期貨的標的物存放在金融機構,則還有利息,例如,股票的股利、外匯的利息等,有時這些利息會超出存放成本,產生持有收益(即負持有成本);
第六,投機性能不同。由于金融期貨市場對外部因素的反應比商品期貨更敏感,期貨價格的波動更頻繁、更大,因而比商品期貨具有更強的投機性。
金融期貨與金融現貨
金融現貨如債券、股票是對某些特別標的物具有產權,而金融期貨是金融現貨的衍生品。現貨交易的發展和完善為金融期貨交易打下了基礎。同時,金融期貨交易也是現貨交易的延伸和補充。二者的差異主要有以下幾點:
1)交易目的不同
金融現貨買賣屬于產權轉移,而期貨交易則著眼于風險轉移和獲取合理或超額利潤,大部分金融期貨交易的目的不在于實際獲取現貨;
2)價格決定不同
現貨交易一般采用一對一談判決定成交價格,而期貨交易必須集中在交易所里以公開拍賣競價的方式決定成交價格;
3)交易制度不同
主要有:現貨可以長期持有,而期貨則有期限的限制;期貨交易可以買空賣空,而現貨只能先買后賣;現貨交易是足額交易,而期貨交易是保證金交易,因而風險較高,另外,期貨交易價格波動受每日xxx漲跌幅的限制;
4)交易的組織化程度不同
現貨交易的地點和時間沒有嚴格規定,期貨交易嚴格限制在交易大廳內進行,現貨交易信息分散,透明度低。而期貨交易比較集中,信息公開,透明度高;期貨交易有嚴格的交易程序和規則,具有比現貨市場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金融與金融遠期合約
金融期貨交易是在金融遠期合約交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者xxx的共同點是均采用先成交,后交割的交易方式,但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
1)指定交易所
期貨與遠期交易的xxx項差別在于期貨必指定的交易所內交易,交易所必須能提供一個特定集中的場地。交易所也必須能規范客戶的定單在公平合理的交易價格下完成。期貨合約在交易廳內公開交易,交易所還必須保證讓當時的買賣價格能及時并廣泛傳播出去,使得期貨從交易的透明化中享受到交易的優點。而遠期市場組織較為松散,沒有交易所,也沒有集中交易地點,交易方式也不是集中式的;
2)合約標準化
金融期貨合約是符合交易所規定的標準化合約,對于交易的金融商品的品質、數量及到期日、交易時間、交割等級都有嚴格而詳盡的規定,而遠期合約對于交易商品的品質、數量、交割日期等,均由交易雙方自行決定,沒有固定的規格和標準;
3)保證金與逐日結算
遠期合約交易通常不交納保證金,合約到期后才結算盈虧。期貨交易則不同,必須在交易前交納合約金額的5%~10%為保征金,并由清算公司進行逐日結算,如有盈馀,可以支取,如有損失且賬面保證金低于維持水平時,必須及時補足,這是避免交易所信用危機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安全措施;
4)頭寸的結束
結束期貨頭寸的方法有三種,xxx,由對沖或反向操作結束原有頭寸,即買賣與原頭寸數量相等、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第二,采用現金或現貨交割,第三,實行期貨轉現貨交易(EX-change--For--Physicals)。在期貨轉現貨交易中,兩位交易人承諾彼此交換現貨與以該現貨為標的的期貨合約。遠期交易由于是交易雙方依各自的需要而遠成的協議,因此,價格、數量、期限均無規格,倘若一方中途違約,通常不易找到第三者能無條件接替承受該權利須在義務,因此,違約一方只有提供額外的優惠條件要求解約或找到第三者接替承受原有的權利義務;
5)交易的參與者
遠期合約的參與者大多是專業化生產商、貿易商和金融機構,而期貨交易更具有大眾意義,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都很高。參與交易的可以是銀行、公司、財務機構、個人等;
金融期貨主要品種
金融期貨有三個種類:貨幣期貨、利率期貨、指數期貨。其在各交易所上市的品種主要有:
1、貨幣期貨:澳大利亞元、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法國法朗、日元、瑞士法朗、歐洲美元和歐洲貨幣單位等的期貨合約。
主要交易場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分部、中美商品交易所、費城期貨交易所等。
2、利率期貨:美國短期國庫券期貨、美國中期國庫券期貨、美國長期國庫券期貨、市政債券、抵押擔保有價證券等。
主要交易場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分部、中美商品交易所。
3、股票指數期貨:標準蒲耳500種股票價格綜合指數(S&P 500),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綜合指數(NYCE Composite),主要市場指數(MMI),價值線綜合股票價格平均指數(Value Line ComPosite Index),此外日本的日經指數(NIKI),香港的恒生指數(香港期貨交易所)。
主要交易場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堪薩斯市期貨交易所。
金融期貨影響因素
1、一般物價水準。
一般物價水準及其變動數據,是表現整體經濟活力的重要訊息,同時它也是反映通貨膨脹壓力程度的替代指標。一般而言,通貨膨脹和利率的變動息息相關,同時也會左右政府的貨幣政策,改變市場中長期資金狀況。具體的表現,則在影響投資人或交易商的投資報酬水準。因此,證券,甚至期貨和選擇權市場的參與者,必須密切關切通貨膨脹指標的變化。
2、政府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在美國的例子里,他的貨幣政策,系由聯邦準備理事會所制定,并透過聯邦儲備銀行系統來執行其貨幣政策與執行管理。由于聯邦準備理事會可透過M1及M2的監控及重貼現率的運用來控制貨幣的流通和成長,因此其政策取向和措施,對利率水準會產生重大影響。
3、政府一般性的市場干預措施。
政府為達成其貨幣管理的目的,除了利用放松或緊縮銀根來控制貨幣流通量的能力外,央行或美國FED仍可用其他方式暫時改變市場流通資金之供給。因此,期貨市場的交易人,除了一邊觀察政策面的措施對貨幣,乃至于一般性金融商品的影響外,對于FED或其他國家央行在公開市場所進行的干預性措施,亦應加以掌握和了解,才能對金融商品在現貨,以及期貨市場可能的價格波動,作出較為正確的判斷。
4、產業活動及有關的經濟指標。
產業活動有關所有商品的供給,也影響市場資金的流動。一般而言,產業活動的興盛、商業資金和xxx的需求增加,會促成利率的上升;產業活動的衰退、商業性xxx和資金需求減少、利率也隨之下降。因此政府機構密切關注著產業活動的變化,并發布各種產業經濟活動的報告,作為經濟政策施行的依據;而私人組織與市場參與者,匯整這些資料與報告,以作為經濟金融預測的基礎。
交易量
簡易所名稱 | 1988年交易量 | 1989年交易量 | 增長率 |
---|---|---|---|
交易所名稱
|
1988年
|
1989年
|
增長率
|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
143038
|
138351
|
-3.3%
|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
78011
|
104351
|
34%
|
東京股票交易所
|
20607
|
27644
|
34%
|
法國國際商業交易所
|
16580
|
26002
|
57%
|
15546
|
23859
|
53%
|
|
2433
|
12053
|
395%
|
|
悉尼期貨交易所
|
7709
|
11821
|
53%
|
市場組織
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的構成來說明金融期貨市場的組織結構。IMM的構成包括:
交易所
這是會員從事金融期貨交易的場所。政府為保證市場秩序和公正交易,也對市場予以一定的限制與監督,會員經營則按交易所規章進行。
會員
交易所的組織形式是會員制。在交易所內從事交易是會員的當然權利。會員還可通過高級職員會議參與政策制定,制定交易所的各種管理規章。會員按職能可分為期貨代售商(futures commission merchant)與場內經紀人(f!oor broker)兩種,也有同一會員兼具這兩種身份的。期貨代售商是與非會員顧客進行交易,再把訂貨轉給場內經紀人。后者既可為客戶辦理交易,也可以自己的賬戶做交易。只做自己賬戶上的交易者又稱場內交易員(floor trader),它有三種類型:①搶帽子者(scalper),這是從事轉手買賣賺取價差的交易員;②當日結清的交易員(daytrader),是指專注于某營業日中的價格變動,從中賺取差價的經紀人;③多空套做者(spreader),是指從多種交易商品(而非某一種)的價格中賺取差價的交易商。場內交易商按是否直接與清算機構交易,又可分為清算會員(clearing member)和非清算會員(non-clearing member),前者能直接與清算機構交易,后者只能在清算會員那里設立交易賬戶,并通過清算會員結算。
清算機構
這是由清算會員設立并擁有的機構,其職能在于保證交易履行并負責結算。它具體有三個作用:其一,保證履約。即由清算機構對買賣當事人履行合同提供擔保。其二,收取原始保證金。這個保證金是交易雙方當事者委托清算會員交易時所寄存的,并由清算會員將其寄存于清算機構里。其三,結算與維持交易保證金。清算機構在每天交易結束時,要用市場價結算尚未結算的合同,并根據結算的結果(盈馀或虧損)對原始保證金予以調整(增加或減少)。即無論怎樣,保證金必須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上。這種應該予以維持的最低水平的保證金馀額即為交易保證金。若保證金降至交易保證金以下,買賣當事人必須追加保證金。
參與者
它有兩種:
①商業性交易商,具體又包括證券商、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年金基金會、保險公司和企業等。其目的在于避免利率、價格變化產生的風險。
②非商業性交易商,包括期貨商、期貨市場上的投資信托者、個人投資者。主要目的在于投機。
買賣方式
在期貨市場上除價格外,其他交易條件都是標準化或規模化的。交易價格是由交易所公開拍賣決定的。參加交易的人在交易開始前可自由尋找買賣對象,但交易方式只能采用公開拍賣方式,否則無效。
金融期貨市場構成及交易流向可參見下圖。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