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三愛富
公司前身——上海市有機氟研究所,創建于1960年4月,1992年7月始進行股份制改組,以原有凈資產折為面值10元的發起人法人股300萬股。
于1992年8月4日至1992年8月17日發行社會法人股50萬股,社會股120萬股,內部職工股30萬股,總股份達500萬股,后拆細為5000萬股(每股面值1元)。1993年3月16日,“三愛富”(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是專業從事氟聚合物、氟精細化學品、氟制冷劑等各類含氟化學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國氟化工xxx的研究開發,是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有機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目前,三愛富公司由上海吳涇、上海漕涇、江蘇常熟、內蒙等生產、兩家中外合資企業、一個xxx技術中心和實業公司組成。
公司技術力量雄厚,擁有一批具有豐富的有機氟化工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科技人員占員工總數的30%以上。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國防、航空、醫藥、民用等各個領域。公司生產的聚全氟乙丙烯、氟橡膠等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在50%以上,聚偏氟乙烯品種、產量均占國內首位,聚四氟乙烯的品種和銷量居國內同行前列。
公司在常熟建成的氟氯烷烴(CFCs)替代品生產裝置在國內規模xxx,品種最全、是國內xxx的替代品生產。同時,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是世界上xxx的項目之一。
主要產品
懸浮聚四氟乙稀樹脂(FR101);懸浮聚四氟乙烯造粒料樹脂(FR102);氟橡膠(FE2600);氟硅彈性體(FE2800);六氟丙烯(FF13);全氟丙酮(FF33);二氟乙烷(HFC-152a);一氟三氯甲烷(CFC-11);二氟二氯甲烷(CFC-12)
業務概覽
三愛富
三愛富(600636)1992年由上海申銀證券主承銷,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5000萬元,每股面值10元,計500萬股,其中向社會個人公開發行150萬股(包括公司職工優先認購的30萬股),發行價格每股34元(上市前股本進行拆細,每一股拆成十股,總股本為5000萬股)。公司的主發起人上海市有機氟材料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是國內xxx從事以有機氟材料的科研、中試生產和經營為主的研究所。公司主要從事含氟材料的研究、生產、銷售及化工設備的制造與貿易,主營產品為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氟橡膠、氟精細化學品、氟致冷劑、CFC替代品和其他化工產品,是國內主要的生產有機氟材料的上市公司;公司連續多年被評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開發和產品品級提升能力均居國內同行xxx地位,多項氟材料技術和產品獲國家科技進步。2000年2月公司通過了上海質量體系審核中心的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
公司目前擁有1000噸聚四氟乙烯、100噸聚全氟乙丙烯250噸氟橡膠和5萬噸CFC及其替代品的生產能力。配股募集資金投產后,實際生產能力將使其中聚四氟乙烯達到3000噸、氟橡膠達到1000噸。
表1、2000年銷售收入和主營業務利潤構成(萬元)
項目銷售收入(萬元)比例(%)
氟樹脂和氟橡膠1168227
氟制冷劑3135673
合計43038100
1999年9月6日上海市有機氟材料研究所與上海華誼(集團)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書,上海華誼(集團)公司成為公司xxx大股東。上海華誼(集團)公司(前身為上海化工控股集團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4日,注冊資本人民幣叁拾貳億捌仟壹百零捌萬元,屬國有獨資企業,從事實業投資,化工醫藥產品及設備的制造和銷售,目前旗下的上市公司有膠帶股份、輪胎橡膠、三愛富、上海醫藥和氯堿化工,現又參與成立上海市新材料協會,“十五”計劃中提出將把發展新材料作為集團工作重點,致力使三愛富成為全國兩大氟化工之一。三愛富先托管再購買上海天原(集團)的氟化工廠就是其資本運作的一步,今后還將給三愛富項目引進等方面提供便利。
公司自上市以來經營穩健,本身具有比較穩定的增長潛力;并且有一定的概念(行業和產品壟斷、小盤股、小市值、上海本地股、化學新材料概念等),公司來自氟橡膠和氟樹脂業務的利潤2003年有望實現較大程度的增長,總體業績呈穩定增長態勢,但2001年配股發行后業績將會得到一定的稀釋。以2001年和2002年預測業績平均值的100倍市盈率為價值中樞,公司價值28.3元,以80倍和120倍作為其波動區間,則2001年股價運行可能在22.6元—33.9元之間波動。
企業文化 企業 我們已經開創中國有機氟先河 我們力爭躋身世界氟化工前列 企業 “人本科技、持續創新”釋義:
人本科技---以人為本是核心,科技是xxx生產力,這是三愛富公司實現快速、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同時,科技必須以人為本。這里的“人”,包括企業投資者、客戶以及在科研、經營管理和生產崗位上的每一位員工,讓人人都可以成才,集聚人人的智慧,振興民族氟化工。
持續創新---是三愛富的核心價值觀。創新包含觀念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等,三愛富今天的輝煌也是持續創新的,同樣,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穩固xxx,實現做強、做大、持久的目標。
戰略思想 要實現“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始終貫徹“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保障,以創新為支撐,以為推動”的戰略思想。 質量方針 以質量xxx競爭市場,以優質產品拓展市場,以持續改進滿足顧客。 人才 以人為本 、人才資源是xxx資源 、人人都可以成才 安全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是員工xxx福利、本質安全是我們的追求 、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質量基本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質量在我心中; 讓發現問題成為一種習慣。 質量目標 公司主要認證產品質量國內xxx; 認證產品一次合格率大于98% ;顧客滿意度大于85 ;質量攻關完成率大到xxx 經營 ◆ 為用戶創造價值◆ 為股東創造利潤 ◆ 為員工創造機會 ◆ 為社會創造效益 對外合作 ◆ 誠信為本 ◆ 長期穩固 ◆ 優勢互補 ◆ 追求共贏 發展優勢
三愛富
1、技術優勢
公司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擁有全國xxx的有機氟研究所,四川晨光研究院、濟南化工廠及泰州氟化工廠的技術都來自三愛富。自60年代起,先后研究開發了氟樹脂、氟橡膠、含氟精細化工產品等八十多個品種,并先后完成了100多項科技項目,其中40多項獲得國家、化工部、上海市頒發的重大科技,開發成功的千噸級四氟乙烯生產技術已為全國多家大型生產廠采用。公司每年有400—600萬元的研發投入,科研人員350多人占總人數近1/10,今年又引進5名博士,積極鼓勵研究市場化、產業化。公司采用競聘上崗的方式,提高生產效率,精簡人員,員工收入較高。
2、生產管理優勢
公司擁有從螢石、硫酸和氯仿到二氟一氯甲烷和氫氟酸,再到氟樹脂、氟橡膠即從上游原料到下游制成品整條生產線。并且目前公司的技術裝備基本上都是國產和自己研制的,隨時都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需要調整產品的型號和規格。
3、市場優勢
公司主要產品氟橡膠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均為60%以上,氟里昂制冷劑中F113和F141b全國銷售量xxx,聚四氟乙烯的產銷量僅次于浙江巨化,為全國第二,其它氟精細化學品為品種國內最多、規格最全。而且公司立足國內國外,2000年有1/3的產品出口。
投資項目分析
三愛富
1、1000T/a氟橡膠工業性試驗項目及其配套單體和技改項目是公司募股資金的投資項目,資金投入計劃如下表。
表3、1000T/a氟橡膠及其配套單體項目
項目投入新增銷售新增預計投資投資
(萬元)收入凈利潤投產時間回收期利潤率
年產10006716.8214997.921883.22002年5.02年32.98%
T氟橡萬元/年萬元/年
膠項目
年產10005058.608085.141488.212002年4.78年29.42%
T氟橡膠萬元/年萬元/年
配套單體項目
合計11775.423371.41萬元/年
(1)年產1000噸氟橡膠項目
氟橡膠屬于高科技產品,氟橡膠品種包括偏氟乙烯類氟橡膠、四氟乙烯-丙烯類氟橡膠、氟化乙烯基醚類氟橡膠、氟硅橡膠、氟化膦腈橡膠及熱塑性氟橡膠。熱塑性氟橡膠和全氟橡膠是今后有發展前途的氟橡膠品種。氟橡膠產品70%用于汽車工業,其次為造船、化工、石油、輕工業等領域。氟橡膠的主要制品為密封件、墊圈、墊片、隔膜、膠管、油封、襯里和防腐制品,還可以用作電絕緣制品。我國目前只有兩家單位從事氟橡膠產品的生產,即三愛富的上海有機氟材料研究所和由該所于1967年部分內遷至四川晨光化工研究院的二分廠從事氟橡膠生膠生產。年產1000噸氟橡膠項目的建成投產將使我國氟橡膠的生產能力提高一倍。該項目將形成生產線,兩條采用連續聚合工藝,生產擠出級、注射級和模壓級的氟橡膠產品,年產量為800噸,一條為間歇聚合工藝生產線,生產寬量分布的氟橡膠產品,年產量200噸。預計2001年建成,2002年底達到設計能力。
目前公司氟橡膠的生產能力為300噸/年,產銷率近98%,1000噸/年氟橡膠已完成,項目投產后,預計2003年以后每年可產生1883萬元左右凈利潤。
(2)年產1000噸氟橡膠配套單體及公用工程技術項目
該配套單體項目為年產800噸的偏氟乙烯生產裝置和年產600噸六氟丙烯生產裝置,兩套生產裝置均采用DCS控制系統。另擴建工程所需的變電所、空壓站、無離子水站和廢水處理站,擬于2001年全部建成,目前項目廠房已建設完畢。項目達產后,2003年以后每年可新增利潤1488萬元。
2、購買上海天原(集團)有限公司氟化學品廠相關資產
購買的資產包括年產1200噸聚四氟乙烯產品的生產設備及其上游產品7000噸二氟一氯甲烷和6000噸氫氟酸的兩套生產流水線。該套生產裝置生產的聚四氟乙烯產品品種齊全,有模塑用聚四氟乙烯樹脂、模塑用細顆粒聚四氟乙烯樹脂、聚四氟乙烯燒結樹脂、用于推壓、擠壓連續生產方式用的分散法聚四氟乙烯樹脂、用于通用型模壓用高強度聚四氟乙烯樹脂等。聚四氟乙烯占氟樹脂應用的80%,是一種性能優異的材料,具有優良的耐高低溫性、耐化學腐蝕和老化性、摩擦因素低、粘附性小、優異的介電性等特性。這使聚四氟乙烯成為尖端科學、軍事工業以及機械、冶金、石油化工等領域不可缺少的材料,主要應用于高級防腐材料、密封材料、耐磨材料、絕緣材料,在塑料加工及食品工業上作脫模劑。炊具上涂以聚四氟乙烯可以無油烹調,也可作代用血管、人工心肺裝置,消毒器等。該項目是公司為了以最快的速度和相對較低的代價擴大四氟乙烯的生產能力的舉措。目前公司已于上海天原(集團)簽定了委托經營協議,將這部分資產由本公司委托經營,進行先行技術和產品整合,最后使四氟乙烯的生產能力達到2000噸/年,預計2002年有880萬元凈利潤,2003年有1471萬元凈利潤。
財務分析
三愛富
1998年1999年2000年
主營業務利潤41,554,712.0078,117,688.00119,040,416.00
利潤總額26,586,932.0034,009,408.0058,713,348.00
稅后利潤20,364,532.0023,455,564.0041,768,780.00
總資產372,976,096.00436,932,096.0490,076,768.00
凈資產197,670,240.00221,349,552.0252,230,944.00
資產負債倍率47.00249.3448.532
流動比率(倍)1.5441.5121.571
速動比率(倍)1.0340.9451.04
主營業務收入292,583,520.00404,093,152.00488,586,144.00
應收帳款周轉率(次/年)12.34413.74411.602
存貨周轉率(次/年)3.9874.0353.975
凈資產收益率(%)10.30210.59716.56
每股稅后利潤(元)0.2280.2020.36
從上表可以看出公司的財務狀況良好,各項利潤指標都呈逐年增長,凈資產收益率連續三年保持在10%以上,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連續三年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應收帳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也保持在較高的水平。說明公司近幾年處于良性的穩健發展過程中。
投資亮點
1、公司是目前國內xxx、品種最全的集科研、生產、經營一體化的有機氟化工企業,擁有國內最完整的氟化工產業鏈,產品涉及CFCs、CFC替代品、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細化學品四大類產品,產品種類達到30多種。
2、公司在國內有機氟的幾乎所有主要領域均處于xxx地位:氟聚合物市場占有率達17%,CFC市場占有率達50%以上,CFC替代品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其中,氟聚合物中的F46、氟橡膠等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均達50%以上,PTFE的品種和質量國內xxx。
3、CDM(清潔發展機制)題材:持股70%的中昊化工HFC-23分解項目作為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于06年8月8日注冊成功,世界銀行將購買中昊化工在07-2013年間產生的HFC-23減排量,減排總量為每年7159.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減排價格為每噸6歐元,該項目是目前在聯合國成功注冊的xxx的CDM項目。
風險因素
三愛富
1、項目建設進程風險。由于證監會審批的節奏放緩,配股資金是否及時到位,將影響1000T/a氟橡膠項目的投產期。即使目前采用xxx解決前期建設,也將給公司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
2、國家環保政策風險。國家相關環保政策會對公司氟制冷劑生產的影響。
氟氯烷類物質對大氣臭氧層具有作用,1987年的《協議》已明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分別在1996年和2010年停止使用氟氯烷類產品。中國于1989年正式加入了《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在多邊基金的援助下,從1993年開始開展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淘汰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獲得多邊基金執委會批準地贈款約5.5億美元,將淘汰7萬多噸消耗臭氧層物質,拆除51320噸CFC生產線和10568噸哈龍生產線,為2005年削減50%和2010年削減xxx的淘汰目標的實現而努力工作。
其中汽車空調業將在2002年1月1日以后,新生產的汽車全部停止使用CFC-12為工質的汽車空調器,新的汽車空調器必須以HFC-134a為工質。據統計,1999年新車CFC-12淘汰率已達到71.4%,2000年上半年達到78.8%。化工行業2001—2010年每年淘汰CFC生產少至2200噸,多至6550噸,到2010年除必要用途,將停止CFC生產。煙草行業將在2007年1月1日前逐步拆除58家卷煙加工企業共73臺CFC-11煙絲膨脹裝置,即1090噸CFC產量。
公司目前大部分利潤來自常熟氟化工廠的氟制冷劑,其產品F11、F12將在2005年停止使用,F22、F141b、F152將延期到2010年。常熟氟化工廠目前通過削減F11、F12產品的生產,增加F22、F141b、F152產品的產量來調整產品結構,而且根據國家政策,公司將獲得國家250萬美元的補貼,綜合起來,近期受到的影響并不是很大,而且將在當地和母公司大力支持下從氟制冷劑向高氟材料轉型,生產偏氟乙烯和聚四氟乙烯。
股改引發思考
三愛富
思考一:
如何避免股改陷入局部僵局?
“看不懂,基金公司為什么這樣做,我們不理解。”方案被否決,三愛富方面顯得很委屈,以至于公司董秘張經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話充滿火藥味兒。按銀華基金的說法,投反對票主要是認為“三愛富對價標準與已股改的公司特別是已股改的同類公司相比,還有一定差距”。11月10日,三愛富xxx次到銀華溝通時,銀華就提了五條要求:1、送股不低于上海平均水平的10送3;2、承諾未來三年業績增長不低于40%;3、承諾三年不進行融資;4、華宇集團承諾在某一個價格下進行增持;5、法人股三年內不減持。
“公司盡了xxx努力與國資部門、非流通股股東反復溝通,促成方案調整。比如華誼集團在股改前以高于每股凈資產30%的市場價格收購第二大股東上海工業投資的股權;將對價提高至10送2.5,并延長禁售期至3年,送出率達到25.1%,遠高于當前市場的平均水平。”張經儀表示,“但有些事是無法承諾的,如再融資、業績增長等。做不到的事還讓我們承諾,我們懷疑他們一開始就想投反對票。”“這只能說明他們對溝通準備不足。”銀華基金的石松鷹說,“我們又不是沒有對10送2.5的公司投過贊成票。但公司對溝通的態度讓我們很不滿意,比如聽完我們的意見,回去后直接就推出了修改方案,公布之前居然都沒有通知我們。第二階段停牌時,公司董事長和財務總監等先后又來了兩次,就是希望我們投贊成票,這能算溝通嗎?方案都定了,我們還有什么可說的呢?再加上我們對公司信息披露等不滿意,最終決定行使我們寶貴的。”
通過以上表述,我們不難看出,三愛富股改方案被否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與機構投資者之間缺乏充分的溝通。雙方的分歧和在于:作為xxx的流通股東,銀華基金認為自己對表決結果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股東應給予充分尊重,并允許其參與方案的協商。至于xxx次提出的條件則很可能是為了進一步討價還價爭取空間,言下之意其實也是“再商量”。可是大股東和三愛富方面卻覺得自己公司的股票值錢,銀華基金漫天要價一定有別的什么“想法”。公司好不容易促成對價的提高,銀華和其他基金未必會真投反對票。
“溝通創造價值。”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長近日在慶祝股改成功時如是說。看得出來,基金公司在意對價多寡的同時,更在意溝通。溝通能促進相互理解,溝通能建立彼此信任。對于在試點中就遭否決的同方,也曾一致把原因歸結于大股東的傲慢。試想,如果銀華和三愛富都能夠低姿態一些,耐心真誠的彼此溝通,方案被否決的結局也許并不會發生。
當然,在同樣陷入“股改被否”僵局的另外幾家上市公司中,有的是由于大股東不愿充分對價,也有的是莊家從中作梗,這些都不是簡單的溝通所能解決問題的。對此,管理層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股改是上市公司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監管部門有義務在出現僵局時出面平衡利益、公平。
思考二:
分類表決機制 設計上是否過于生硬?
按照現有的制度設計,股改方案由大股東聘請保薦機構設計并提出,流通股東有通過投反對票否決股改方案的。在實際操作中,又增加了相應的溝通機制。最初的方案公布后,大股東和上市公司方面要征求流通股東的意見,然后才確定提交股東大會表決的方案。盡管多數股改公司已獲得了通過,但目前的分類表決機制在設計上仍顯得過于簡單和生硬。首先,在“分散決策”、“千股千策”的思下,股改對價一開始就沒有明確的可供參考的基準,也沒有科學的計算公式和模型。一旦出現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東條件談不攏的情況,就可能陷入僵局。比如此次三愛富方案被否,在對價的問題上就出現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誰也不了誰。
在相持不下的情況下,是否應考慮引入第三方仲裁?甚至最終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誰能保持客觀,發表令人信服的專業、權威意見?這一點,保薦人也無法勝任,他們更多的于大股東。因為上市公司將向他們支付一筆可觀的費用,而大股東實際掌握著該項費用的決策權。保薦人注定要迎合大股東的意圖,對其也沒有相應的評價標準和責任約束。就連國資部門最后大筆一揮,對價方案也可能由“10送5”變成“10送3”。
其次,流通股參與度方面沒有明確。對于持股分散的上市公司,股改參與度低,投票容易受到,從而出現少數人決定多數的不公平現象;對于一些持股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也有可能出現少數莊家、機構趁機漫天要價、暗箱操作的現象,從而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可以說,現有機制下,股改方案是以能通過為原則,而并非以公平合理為原則。越是“僥幸通過”,就越能體現大股東的利益最大化。這種博弈思維可能使非流通股東將股改成功更多寄望于表決而非方案本身之合。對此,流通股東除了否決,又別無選擇。事實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方案被否決,流通股東反而可能成為股價下跌的者。開罪了大股東,增加了成本,股改又變得遙遙無期,流通股東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同方股改至今沒有下文,就是很好的例子。
思考三:
如何防止內部人 控制和xxx尋租?
市場化的充分博弈,其前提是博弈雙方都必須是的市場化主體。然而,在股改中,上市公司和大股東一方往往是國有企業,而代表流通股東一方的基金也只是基金持有者的xxx。如何防止上市公司在股改中出現內部人控制?如何確保基金作為xxx不從中設租、尋租?“我們絕不做私下交易。”三愛富董秘張經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這句話意味深長。張經儀認為,基金投反對票不是嫌對價太少,而是另有原因。可事實上,如果對價是合理的,那么基金就應該沒有任何理由投反對票。
三愛富“絕不做私下交易”的態度無疑是值得贊許的。目前,也沒有任何顯示銀華等基金公司反對三愛富股改是為了想做“私下交易”。但是,對于基金來說,為什么人家要懷疑你?因為曾經有“私下交易”的行為發生,導致人們對基金公司缺乏信任。這也許就是基金業要為個別害群之馬而付出的代價。
在股改的進程中,基金究竟是如何與上市公司及非流通大股東們進行溝通的?是如何為持有人爭取權益的?其中細節難道就不能公開、透明嗎?基金公司或許會以涉及商業秘密、持有人利益為由,對外披露。但仔細推敲,這種理由似乎也難以成立。相比之下,搞“暗箱操作”似乎更不利于持有人乃至基金公司的長遠利益。
溝通固然創造價值,但如果溝通成簡單的“拜票”甚至“賄票”,那么這種“溝通”不僅不能投資人的利益,反而會侵害投資人的利益。而對于國有股東來說,內部人控制同樣會產生風險,比如,莊家或機構投資者與國有股東xxx或上市公司高管,在股改對價上做文章,從而就可能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思考四:
如何平等的對待全體股東?
從股改的整個過程來看,上市公司在“平等的對待全體股東”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不同的股東也按持股多少、話語權大小,分為三六九等,享受不同待遇。比如,大股東由于地位最高,上市公司經營管理層、保薦人甚至監事會、董事都無不圍著大股東團團轉。而事實上,這些人恰恰是有“公平對待全體股東”之義務的。再比如,一些社會法人股按理說也應該和非流通股東一樣支付股改對價,但是為了使其配合股改,也不得不對其格外遷就。大股東和上市公司在與流通股東溝通時,也自然而然的把流通股東分為三六九等,區別對待。與機構投資者交流時,必親自前往登門拜訪,提供更多、更詳細之信息不說,還多有額外承諾和饋贈之舉。就連作家周梅森也因為是大戶,而且會寫文章,意見受到大股東的格外重視。而對于普通股民,則采取網上演答疑方式,對公司的情況也只是簡單介紹,有的也通過營業部施以小恩小惠,還有的甚至干脆公然“改票”。
既然同為公司股東,何以不能一視同仁?至少在分享公司經營信息方面,應該做到一視同仁。在股市,誰提前掌握了信息就能把握先機,就意味著財富。因此,機構投資者在信息方面要求更多,往往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違規的。那么,基金公司等機構投資者是否也可以和小股東一樣通過參加公開的網絡演,公開發表自己對股改的看法?甚至于只允許雙方通過公開場合進行溝通。這樣至少可以體現三公原則,回避私下交易之嫌。正如此次的三愛富股改投票,上市公司認為華夏和博時已經同意投贊成票。而華夏基金卻聲稱:三愛富不了解投票程序,“我們有專門的委員會負責,集體決策,事先就定好了。”試想,如果各方都能公開表明態度和立場,又怎會中途出現信號傳遞失誤,讓生疑?
基金此次對三愛富股改行使話語權,固然體現了機構投資者的威力。但同時令人擔憂的是,在今后的股改中,天平會不會進一步向大股東和機構投資者傾斜?
思考五:
如何緩解新的股東對立?
股改完成后,非流通股將陸續獲得流通權,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的區別從此就不復存在了。但是,一股獨大的現象并不會就此,大股東和小股東的區別仍然長期存在。
股改使大股東和中小股東一樣關心股價了,但這并不代表大股東利益從此就和中小股東取得一致。從某種程度上講,大小股東之間的矛盾和對立甚至可能更趨尖銳。在上市公司中占據控制地位的大股東,事實上也通過管理層挾持著全體股東的利益。不排除大股東可能利用手中的,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內幕交易甚至市場。通過對公司基本面調控和二級市場的配合,對中小投資者利益形成雙重侵害。
對此,監管應高度重視,防患于未然。應盡快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有效性,加大對上市公司內部人違法犯罪的力度,同時應盡快建立通暢的共同訴訟機制,設立中小投資者基金。
主要股東 編號 股東名稱 持股數量 持股比例 股本性質 1 上海華誼(集團)公司 10947.60萬 31.53% 流通A股 2 浙江省經協集團有限公司 391.79萬 1.13% 流通A股 3 鄧文偉 349.85萬 1.01% 流通A股 4 上海三甲港紡織膠帶廠 339.90萬 0.98% 流通A股 5 中國工商銀行-華安中小盤成長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272.16萬 0.78% 流通A股 6 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00.00萬 0.58% 流通A股 7 上海華克拉斯實業公司 128.92萬 0.37% 流通A股 8 上海化工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 125.82萬 0.36% 流通A股 9 上海國際信托有限公司 80.00萬 0.23% 流通A股 10 張家港市試劑廠 78.53萬 0.23% 流通A股 大事記
大事記
1992年2月26日上海市有機氟材料研究所申請組建上海三愛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同年5月,上海市人民同意以有機氟材料研究所相關資產作為公司發起人設立“上海三愛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同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同意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
1992年8月28日國內xxx由專業科研開發型研究所轉制而成立的股份制上市公司-上海三愛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召開首次股東大會暨創立大會,化學工業部副部長譚竹洲前來到會祝賀。同日通過了公司章程、選舉產生了xxx屆董事會、監事會。1992年12月以來上海三愛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連續被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產品)認定辦公室確認為上海高新技術企業。
1993年11月本公司與江蘇華龍工貿公司組建常熟三愛富氟化工有限公司,出資比例為80:20。
1994年1月本公司企業管理模式論文《抓住機遇,走科工貿一體化發展之》獲上海市經委一九九三年企業優秀管理二等。
1994年9月本公司被評為一九九四年度上海化工系統科技先進單位。1994年10月化工部部長顧秀蓮來三愛富公司子公司常熟三愛富氟化工有限公司視察并題詞:“發展氟化工、振興三愛富”。
1995年10月本公司“模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樹脂-氟樹脂462”獲采用國際標準產品標志證書,并獲一九九五年度xxx新產品證書。
1996年4月本公司研制的分散聚四氟乙烯樹脂-氟樹脂203A獲一九九五年度上海市優秀新產品二等,一九九六年獲xxx新產品證書。
1996年5月公司與法國埃爾夫-阿托化學公司合資成立常熟埃爾夫阿托三愛富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占有10%股權。為有利于公司發展,2002年9月經外資委同意,公司轉讓了常熟阿托菲納三愛富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1996年12月,江蘇華龍工貿公司20%股權轉讓給自然人。
1997年2月本公司被評為上海市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度花園式單位。1997年4月上海市委副陳至立、副市長左煥琛來公司視察、陳至立題詞:“以高科技為本,走產業化之”。1997年5月化學工業部副部長陳士能來公司視察,題詞:“為發展我國氟化工多作貢獻”。
同年8月,化學工業部副部長芳來公司視察。1997年12月本公司研制的“羥基封端液體含氟苯撐硅橡膠FE2821”獲化工部科技進步二等。FE2811獲化工部科技進步三等。羥基封端液體含氟苯撐硅橡膠及高溫耐油室溫硫化密封劑HM1001獲國家科委技術發明三等。
1998年6月經上海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同意,本公司與美國戈爾公司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582/